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最好的抵达
文|张爱敏
早两周前,都在筹划去商丘研修培训的旅程。
与湖北一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冲突,纠结再三,还是与主办方负责人协调,下次再约。
与本市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撞车,赶紧电话向我市进修校冯校长说明情况,再做筹划。
又恰逢最亲爱的同学的闺女喜宴,又是疫情后同学的第一次相聚,斟酌再三,查行程,选择五点早起坐最早的火车。
然而,事与愿违。近三小时的等待,竟然没约上车,23时,选择放弃,改坐大巴,商丘服务区下车坐出租去学校。这该是最快了路线了,也不用再折腾去开封。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七点四十左右,与司机师傅联系,约好时间地点。提前10分,王先生就把我送到指定地点。提前1分钟,我再次与司机师傅联系,告知他我已到达指定地点等待。但结果却让我心头凉了半截,车上已无座位。
此时,说多了都是累,我捧着手机坐在过道的台阶上敲出心语,只要是去商丘,能见到喜欢的人,听到心仪的课,感受一下疫情后的教研氛围,坐一回过道又何妨?
眼前浮现出8年前去上海的经历,没有坐过动车,也不会买票,坐火车中转也没经历过,于是,我家王先生把我送上了长途大巴,凌晨三点抵达上海,灰黄的灯光下,出租车司机向我招手,靠近我问我去哪里,我不敢说话,只是摇头。
还好,出了站台,小表弟携媳妇已经在等我,他们预定好房间,我们稍作休息,俩人把我这个嫂子又送到学习的酒店报到,然后二人才离开坐地铁去上班。
一晃8年过去了,这8年,我尝试了第一次坐飞机,而且是云南之行,把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把的教育行动毫无保留地倾撒在七彩云南——腾冲,即将退休的老校长的一句话——如果早20年前,我结识张老师,我一定不是现在的我,让我困惑,后经中心校李校长点拨,才明白老校长遗憾在新教育的理念他知道得太晚了,下学期他就要退休了。
但正是老校长这句话点燃了我的激情与行走的力量。后来,我只身又尝试了动车,传播新教育思想行动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虽然,很累,也很苦,甚至也会遭受误解,但一想起每次研修培训结束后,众多的共鸣,深情的留言,以及随机而来的执著跟随,我就抛弃杂念,咬紧牙关又坚持下来了。
时光不负有心人。自2004至今,16年来,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深夜,甚至戏谑深夜是一个人的狂欢,整个校园都是我的。有时,繁星相伴,漫步在回家的路上,竟然被自己感动得流泪。
上周,当我把河南省特级教师证书分享到我校教师群,并发红包表达感恩之情,学校是我成长的沃土,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激励与支持更是我成长的动力源泉,更重要的是激励同事们专业成长的动力,身在穷乡僻壤,只要我们努力耕耘,默默扎根,永远向上,谁也阻挡不了,除非你自己不愿意。
此时,坐在过道里的我腰酸背疼,腿脚发麻,但我依然打开《课程标准》读了一小时,翻阅了以前的研修日记一小时,又捧着手机敲字一小时,再有二十分钟都要到站了,心情没有因为没有座位而懊丧,也没影响我旅途读书成长的习惯。
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最好的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