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的布鲁克林老街,生长着一种树。
有人将这种树称作“天堂树”。
无论种子散落何方,都会长出一棵树,向着天空,挣扎着生长。
这种树长在木板围拢的废墟里,长在人迹罕至的垃圾场,
它是唯一能在水泥地里生长的树。
这是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的开篇,和天堂树一样生活在布鲁克林的,还有弗朗茜一家人。
从布鲁克林的小巷到梦想的彼岸,弗兰茜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勇气与坚持。她的故事,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找到内心的力量。
1943年,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出版了她的成长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
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孩在逆境中绽放的故事。
此书一经出版,便大受欢迎,多年来常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而此后每逢经济萧条、危机时,就会重新风靡,给人们注入昂扬向上的动力。
01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诀窍
书中,弗兰茜母亲凯蒂和姥姥玛丽的对话让我明白,人生可以一无所有,可以忍受贫穷,但不能没有知识。
玛丽一家是移民到美国,虽然这里依然没有好日子,但却有着她们在故土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希望。
为了她的孩子们,希望他们生在自由的土地上。
她没有受过教育,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儿女。她后悔自己的无知,让大女儿错过了接受免费教育的机会,但也很庆幸,她另外的三个儿女,都上过学。这就是好的开始。
凯蒂问母亲:“我才十八岁,我身强力壮,我会努力干活儿去赚钱。但我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也靠力气赚钱。我该怎么做才能改变她们的命运?我该怎么开始。”
“诀窍就是:读书写字。”
玛丽说:“你自己识字,选一本好书,每一天给孩子读一页,每天都必须这样做,一直坚持到孩子自己会读为止。然后,让她每天坚持读书,我知道这就是秘诀。
《莎士比亚》里有人世间的所有奇迹,人所知道的所有美,人所知道的所有智慧,人所知道的生活方式,都写在那本书里。
哪怕你自己看不懂书里的文字,也不会读那些单词。你必须坚持,这样孩子长大后,就知道什么是伟大作品,知道世界不只是威廉斯堡的出租屋那么大。
孩子必须有想象力,想象力是无价之宝。孩子必须有一个秘密世界,那里住着世间不存在的东西。
她得相信这个秘密世界,这很重要。
她得从相信这个不真实的秘密世界开始。这样,当世界变得太丑陋,无法生活时,孩子就可以回头生活在她的想象中。
心中有这样东西,我们才能超越日常的艰难困苦。
当孩子长大后,发现了世界的真相。那就是所谓的“开窍”。
从全心全意的相信,然后不相信,这也是件好事,可以把情绪历练得更厚重、更绵长。
等她长大成女人,如果有人对她不好,或者生活让她失望,她就不会扛不住事,因为她已经经历过失望了。
苦难也是好事,苦难可以让人性格更饱满、更丰富。
的确,我们很穷,我们受苦受难,我们的生活很艰难。
但是,我们更优秀,因为我们知道我刚才跟你说的道理。
我不识字,但我告诉你的都是我从生活中学到的东西。
你必须把这些告诉你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迷你也会学到很多东西,你也要把自己学到的教给孩子。
必须让孩子相信天堂。这个天堂里没有飞翔的天使,也没有上帝坐在宝座上。
这个天堂是奇妙的地方,是人们梦想的地方,是欲望实现的地方。”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玛丽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确是一个睿智的人,她坚韧,伟大。
即使生活再贫穷,但她却从没放弃过希望。
她一次又一次地为了理想存钱,却一次次地梦碎。但是,她依然在坚持。
02
你若向上,绝处也能逢生
十一岁的弗兰茜,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
她从小就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也不曾放弃过。
像布鲁克林贫民区的其他孩子一样,她和弟弟尼力平时搜集废旧物品,然后去卖给垃圾收购商。
她们把一半教给勉强付得起房租的父母,一半存起来,想攒到圣诞节给自己买件礼物。
她性格沉稳,酷爱阅读,梦想把全世界的书都读一遍,梦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书的家。
阅读为她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她再也不会孤独,再也不会因缺少闺蜜而遗憾。书籍成了她的朋友,无论喜怒哀乐,总有一款书与她相伴。
安静的时候有诗歌陪伴;厌倦了宁静的时光,可以阅读探险故事;进入青春期,可以阅读爱情故事;想与人打交道,可以阅读人物传记。
从学会阅读的第一天起,她就发誓,有生之年要天天读书,每天读一本。
书籍不动声色地滋养着弗兰茜,让她的见识、眼界、胸襟都跳脱出一地鸡毛的琐碎日常,穿过贫民窟,无限翱翔于天地之间。
虽然贫穷,但却有着一个温暖和爱的家。
父母坚持让孩子接受教育希望将来脱离底层,但生活的困顿每每让希望变得更加遥远。
在十四岁那年,原本平静祥和的家庭因父亲突然离世而风雨飘摇。
弗兰茜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想要退学去打工,遭到了母亲的反对。
凯蒂身怀六甲,却依然拼命工作,因为她不但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还要养活家里。
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只为了能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她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总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已经看不到活着的希望,因为真得太难了。
幸亏父亲常去的酒吧老板为她和弟弟提供了兼职,才解决了她们家的燃眉之急。
弗兰茜边打工边上学,用打工挣来的钱供自己读完初中,初中毕业她就参加工作了。
加上妈妈和弟弟的工资,一家人终于看到了希望。
只要一直干下去,生活慢慢就会好转的。
可弗兰茜不满足于此,她想继续读书,想去更远的地方,看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只困于眼前的一方天地。
她凭着打工积累的知识储备,跳过高中,直接报名了大学暑假班,一边打工一边学习。
但这只能听课学习,想要真正进入大学,她必须要通过会考考试。
她基础差,就每天争分夺秒地学习,通勤路上学,吃饭的时候学,上班的时候也把资料打印出来学。
最终,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大学校园,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大学生。
她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追求的女性。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女性同样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只要我们有梦想、有勇气、有坚持。
生活本身就充满挑战,但你若向上,绝境里也能趟出活路,泥泞中也能开出花。
当你确定方向勇往直前时,通往梦想的大门会为你打开。
写在最后
书中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女性形象,她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女性的坚韧与智慧。
她们面对生活的重压从不退缩,用自己的双手为家庭撑起一片天。在弗兰茜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女性角色不仅是她的亲人和朋友,更是她精神上的导师和榜样。
他们贫穷,也依然生机勃勃;他们艰难,却从不放弃。
小说的最后,见证了弗兰茜一家人成长历程的天堂树被砍掉了。
但它没有听天由命地死去,被砍过的树桩上又冒出新芽,新芽又长成了大树,还奋力把自己的树枝伸向天空。
古罗马塞涅卡曾说:“我们所赞美的不是贫穷,而是那些在贫困面前不低头的人。”
贫穷的土地挡不住天堂树的生长,平凡的原生家庭困不住真正的梦想,一直努力的你,才能真正“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