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去了一趟南山区,事情办完,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自嘲又要回到乡下去了。
懂这个梗的朋友捂着嘴笑;没有在深圳工作生活的亲朋,以为我要回到农村老家了。
在深圳,除了福田、南山、盐田这些高大上的地方,其它区都是乡下。前些年有人戏谑说,关内是欧洲,关外是非洲,就形象地说明了关内和关外的显著差别。
现在关外的治安卫生状况,就我所居住的而言,相较于前些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有一次和一个关内的朋友聊天,他对关内状况的了解还停留在前些年。我把自己的观感告诉了她之后,改变了她原先的看法。
一个月前,在福田区参加了一个聚会,和在关内工作的朋友聊天,他建议我去关内工作,说在关内获得的资讯和在关外没法比。
在互联互通的现在,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所不同的,是人在不同的环境里,会得到不同的熏陶感染。
人呆在不同的地方,认识到的人是不同的。人困在一个地方,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同化。不管生活在那儿,跳出自己的圈子,才能认识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风景,也才有可能保持头脑的开放。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人居住在那儿并不重要。
我那些没有在深圳生活的同学亲朋,为什么把“回到乡下”理解成了回老家呢?这和我的工作有莫大的关系。因为做教师的缘故,每年都有个两个长假。往年这个时候,都会飞也似的回老家,过几天原始人的生活。
当我在这个时候说回到乡下时,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我又要回老家了。
人们对同一个词汇的不同理解,和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有密切的关联。
分析他们产生不同理解的原因,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人思考的全过程。
世界上的争执,大多由此引起,同时还夹杂了复杂的利益。
当我们搞清楚了别人的想法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原因,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才能避免陷入无谓的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