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作为清代文学家和戏剧家,可以说本该在中国的文学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但是由于其生活的年代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明末清初,可以说其在政治上的抱负是不能实现了,虽然李渔本人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可以说在这些后世人对其的定位里面可以发现李渔在休闲文化这一块也是相当有贡献的,但是对于我们现在的普通大众来说,对这方面的了解还是相当少的。
可以说李渔的作品《闲情偶寄》,可以说这本书是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结晶,可以说里面包含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可以称得上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生活艺术大全。这部作品里面收录的这些对于研究历史以及古代民俗文化的学者来说意义是相当大的,但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理解也是很有难度的,但是由于李渔在当时那个时代都能写出这样的作品,那么如果他来到现在今天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的时候,他又会写出怎样的作品呢?又会怎样来评价我们现今的休闲文化?
虽然这样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可能只会在科幻小说里面出现,但是在这本由台湾作家、美食家韩良露所著的《不敢不乐》里面就将李渔的《闲情偶寄》里面的内容与现在的饮食文化进行了对比,可以说在这些对比中更有利于读者对于这些我们平常生活的小事更为上心。例如在第四章“李渔与煮饭的学问”里面就对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煮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没有看之前我还认为作者有点小题大作,毕竟现在谁不会做饭,电饭煲一设置好就OK。但是在这一章节里面作者首先就通过作者自己在一家五星级饭店吃饭时遭遇的馊饭事件开头,作者随之联想起李渔《闲情偶寄》里面谈到的‘饭之大病’与现在的馊饭进行了对比,对现在的重菜肴,轻米饭的观点进行了纠正。可以说李渔在《闲情偶寄》里面谈到的煮饭的观点及方法以及现在日本人做料理过程中也相当看重煮饭这一观点,可以说这样的观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作者在里面也谈到了选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是李渔没有谈及到的,那也是因为所处那个时代的局限。
本书虽然只有十二个章节,书中的文字逻辑感很强,而且文字相对来说也是相当优美的。最引我注意的是作者还在书末的附录中节选了李渔《闲情偶寄》里面的部分内容,在节选的这些文字中我也能够感受到李渔高超的文学素养。例如在“颐养部”里面谈到的各种行乐之法里,我就特别有感受。也推荐本书给喜好美食的读者,相信本书能够给美食爱好者带来不一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