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读完1000本书会怎么样?
阅读能力会大幅提高,信息检索能力会大大增强,知识面会拓宽很多,慢慢学会独立思考,想象力、同理心增强,写作能力提高……大学四年读完1000本书,结果也许会是上述这样。但是, 会不会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呢?不一定。真的不一定。
大量阅读当然会有成果,那么,代价是什么呢?我们来算一笔账:四年共1460天,如果要读完1000本书,就意味着每天大概要读0.68本书,如果是一本16开100000字的书,那么每天至少得阅读一到两个小时。这意味着你可能得放弃很多社交时间、学习时间、运动时间,学过经济学的同学会知道,这样做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而且阅读的收入与成果包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而如果你是悲观主义者,那么“大学四年读1000本书”对你来说甚至可能是恐怖事件。近视度数加深,颈椎腰椎僵硬,和朋友亲人联络时间减少,遇事便躲进避世的书本,抽不出时间去看电影、吃美食、运动,周围不读书的人都觉得你是怪胎……是不是和你设想的不太一样?
我们必须得认识到的一点是,阅读已经被主流媒体添加了太多光环。阅读对于整个人类文明而言自然是意义重大的,但于个人而言,读书绝不是万能的。阅读绝不该被抬上神坛。我是学心理学的,从动机来看,若真要实现功利性的目标——“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那么用大量时间阅读绝对不是回报比最高的选择。并且,据我观察,有一种人甚至不用读书就可以比他人优秀百倍。
什么样的人呢?
善于提出问题,习惯自主学习,不畏惧高难度沟通,高效解决问题,乐于和他人交流讨论,执行力和行动力强,自我反省和总结能力强,善于模仿社会角色行为。如果你具有大部分上述特质,那么,恭喜你,你完全没有必要花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去研读书本,你完全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现实世界去摸打滚爬——甚至于,只要你在某个领域积累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完全可以自己写一本书。
如果你不具有上述特质,又希望不断完善自己、发现更大的世界(如知乎所言)、想获得尽可能大的社会成就呢?
那么,这个时候,也许高质量的阅读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了。我把这种功利性、工具性、反馈周期短的阅读称为问题导向型阅读。
具体该如何执行问题导向型阅读呢?
首先,你需要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你一直在思考却无法深入理解的某个概念,也可以是你一直想掌握的某个理论性较强的技能。举个例子,我大一入学那会刚失恋,觉得“爱情”真是个奇怪的东西,于是我就提出问题“爱情到底是什么?”
确定问题之后,是开始检索相关书籍。你可以在知乎搜索“爱情相关的书籍”,那么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几乎是避不开的一本经典著作,你看了看这本书的豆瓣评分高达8.5分,于是决定开始阅读这本书。看完之后,你对爱情便会有更深的理解: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和练习,是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有纪律地付出,是人格整体的成长。看到这,你就可以放下书本,大呼“过瘾”,然后去发朋友圈吹牛装逼了。别笑!知识的分享会加深知识的理解,而在朋友圈收到的丰富反馈——赞扬羡慕和崇拜——也会让你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原来读书这么爽!”
以上,是问题导向型阅读的第一方面,获得对某个概念的更深入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阅读掌握理论性强的一些技能。
沟通是爱情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大部分人觉得自己很擅长沟通,其实不然。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沟通呢?运用上文提到的方法和步骤,提出这个问题,并检索到相关书籍——本文引《拆出你的沟通力》为例——后,又该怎么学习掌握沟通这个技能呢?答案是“列举出可操作步骤”。举个例子,《拆出你的沟通力》片段2.4是讲如何理性地表达抱怨,提出“XYZ表达法”,即“第一,描述对方给你带来困扰的行为(X),第二,列出对方行为带来的详细的后果和问题(Y),第三,描述对方行为给你带来的具体的感受(Z)”。这就是“可操作步骤”。那么,如果以后再和男朋友吵架,比如对方着迷英雄联盟而不理你,那么你就可以用XYZ表达法,“你除了上课别的时间都在玩英雄联盟(X),导致你都没有时间陪我聊天(Y),这让我觉得游戏比我更重要觉得你不喜欢我了(Z)”,这种合理的表达,比起简单粗暴的“你再玩英雄联盟老娘就和你分手”,可能会更有用点,也能让对方觉得你懂事成熟。
上述两点,就是问题导向型阅读的主要内容啦。有人可能觉得会太功利,觉得读书就是简单地为了获取愉悦感,为何目标性要那么强?如果你这样反驳我,那么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不论如何划分,阅读总会有工具性、休闲性等等不同用途(在某些年代,实用技能类的书也许会大行其道,比如现在),但这并不矛盾,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就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当然啦,问题解决型的阅读,只是阅读的一部分。我一直觉得阅读就该像吃饭:饿了就吃,吃饱了就去干别的事;长时间不进食会影响身体机能,一次性吃太多也不利于消化;食物种类得丰富均衡,不能偏食也不能挑食。这个观点主要来自郝明义先生,我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向身边朋友推荐他的《越读者》,这本书虽然已经绝版了,但网上还有电子版,唯一能买到正版实体书的只有京东,但只有台湾繁体版,280新台币,折合人民币78元左右,虽然有点贵,但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
既然阅读像吃饭,那么我们该如何给书籍分类呢?郝明义先生仿照饮食,给书籍做了个简单分类。前文所述的问题导向型阅读,可以称之为主食阅读,主要为了解决工作、职业、生活等具体问题,就像米饭一样,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而第二种,精品美食阅读,则提供了更深刻、本质性的知识,最典型的便是诗歌和哲学,如精神分析流派的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书中对人生而自卑必然性的论述在几十年后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像海鲜般给予我们难忘的独特味觉享受。第三种,蔬菜瓜果阅读,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像身体不能缺少任何一种维生素,我们也不能缺少一些用于检索、查阅的工具书籍,这一类中的典型书籍是《哈利波特百科全书》。第四种,甜食阅读,则轻松自由得多,娱乐休闲类书籍都可划入这个范围,如《围城》、《三体》、《鹿鼎记》等虚构类文学。
阅读就该像吃饭,吃饭本该是习惯。但要养成这个习惯却并不容易——这自然是应试教育的遗毒。那么,如果真要开始读书,应该怎么做呢?前文已经提过,不再赘述,仅用寥寥几笔总结一番:提出一个问题,检索相关书籍,理解概念或掌握某个知识性技能后,与他人交流讨论已获得大量即时反馈,然后便是不停地操练加深理解。在问题解决类阅读中尝到甜头之后,就不妨看看诗歌或某个话题下的哲学经典(精品美食阅读)、检索一些工具书(蔬菜瓜果阅读)、享受一些文学类的轻小说(甜食阅读)。
的确,正如本文标题所说,有一种人是可以不阅读的,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作为普通人,想要增长知识、开拓眼界、丰富生活、掌握技能,高质量的阅读会是明智的选择。
最后,引用《越读者》中的一段卷首语结束此文吧:
除了爱情
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
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妙
即使爱情
也无法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
熟悉的动作可以如此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