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
2025年2月5日
《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作品。据说在日本政治家中备受推崇,被争相阅读。书的封面印着《读卖新闻》的一段原话,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利根川进曾说:“大家看得一清二楚的东西,我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有点迟钝。”不明白,就研究直到弄个明明白白,于是获得了世界性的发现。迟钝,是不受世人常识束缚的自由。同时,封面上还有两行醒目的黑体字:“对眼前的事钝感一点,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钝感力很重要。”仅从封面这些内容,就足以勾起人们强烈的阅读兴趣。
这本书共有17章,每个章节都通过具体事例,从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钝感力的益处。在阅读过程中,能不断将书中内容与自己的日常行为、心理活动进行对照,不仅能深入理解内容,还能反思自身过于敏感的情绪,进而将钝感力运用到生活中。这样一来,原本敏感的神经和器官会逐渐平静、舒缓,变得迟钝一些,这对家庭和睦、工作学习、身体健康都十分有益。
书中第二章的故事对钝感力的叙述让我很有感触。我的理解是,当人遇到与自己相悖的事或听到不中听的话时,要保持情绪稳定,学会忽视。比如,书中提到一位意气风发的医生,他有个缺点,在手术中不满时,会对下属医生和医务人员唠叨训斥,不过他并无恶意。有一位下属医生,每次挨训时,都有独特的回应方式,必定连说两遍“是呀是呀”,从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而是近距离向这位爱唠叨的医生学习高超的医疗技术。后来,这位“是呀是呀”医生成了医术最高超的医生之一。我的一位好朋友也有类似特质,她性格温厚,平时我们交流或者做事时,无论我们说什么,她都会说“好得很”。起初我们没太在意,可时间长了,发现她总是不假思索地附和这句“好得很”。慢慢地,我们也都受她影响,遇到事情也会脱口而出“好得很”。有时候事情或事物确实不错,这句“好得很”是由衷的称赞,但有时候,其实也只是随口附和罢了。我觉得这位朋友的回应和书中那位“是呀是呀”医生的做法极为相似,他们都具备一种钝感力。这种钝感是人们自身拥有的一种才能,能让人在生活中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状况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说的沉得住气、慢三秒做反应、想开点、别和他人计较、不理会、装作听不见等,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努力控制情绪的表现,背后其实隐藏着明显的情绪波动以及对事物的分别心。然而,钝感力与之有着本质区别,它不是克制情绪,而是近乎无视,完全没有情绪反应,就像书中那位医生下属单纯地回应“是呀是呀”,以及我的朋友不假思索地说“好得很”一样,没有任何情绪上的对抗。当然,我们日常这些习惯与钝感力也存在一定相似之处,不能将它们完全割裂开来。
不难发现,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的人,无一例外都拥有这种钝感力。并且,这种钝感力在内心层面必定是具有正面意义的。当我们将视角聚焦到家庭生活中,阅读《钝感力》后就会深刻体会到,想要处理好婆媳关系、母女关系、姊妹关系等,正面的钝感力是不可或缺的。在日常生活里,那些无关紧要的闲言碎语,以及无伤大雅、不影响大局的事情,都可以选择忽略不计,没必要过分放在心上。否则,极有可能因小事引发大矛盾,甚至导致家庭失和,亲人之间反目成仇,最终害人害己。
回想起曾经,有个熟人的女儿大学毕业,在亲朋好友眼中,她是十分优秀的存在,更是父母的骄傲与掌上明珠。当时,这位大学生女孩谈了一个高中毕业的男朋友,女孩的父母心里难免有些介意,就多唠叨了几句。没想到男孩一家对此过于在意,这为他们婚后的生活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结果结婚还不到三个月,两人就离婚分开了。直到现在,双方家长谈及此事,依旧满脸遗憾。试想一下,如果双方家长对各自听到的言论没那么在意,保持一定的钝感力,或许这对曾经恩爱的夫妻到现在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再看看我们身边,但凡婆媳关系融洽的家庭,大多是因为婆媳双方对很多事情不太计较。过去有句俗语叫“不瞎不聋,不做家翁”,说的就是在过去四世同堂的家庭中,长辈常常会装聋作哑。而这种看似消极的装聋作哑,实际上就是一种钝感力的体现。它让家庭成员之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从而维持着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所以,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其他人际关系中,钝感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它就像润滑剂一样,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顺畅、和谐 。
非常感谢我的好友给我的这本书,此刻我特别需要学习并训练这种钝感能力,既然它是一种能力,相信我读后会有所提升。因为我现在在女儿家,每天要面对一个6岁一个4岁的两个孩子,他们打闹顽皮,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点钝感力,真的是难以吃消。另外,我来女儿家,还要融洽和女儿女婿的关系,他们工作都非常忙,难免对我的关照不那么到位。想一想,如果我斤斤计较,没有理解包容,没有点钝感,可能半年不到,我就要溜之大吉了。来到快半个月了,每当看到或听到觉得不合心思的,我内心都会升腾俩个字:顿感。效果立竿见影,那就不是个事。
生活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充满了琐碎与纷扰。钝感力并非麻木,而是一种智慧,它能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琐碎日常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这份钝感力让我能以更宽容的心态面对他们的调皮;在和女儿女婿的相处里,钝感力又让我理解他们忙碌背后的无奈。愿我们都能领悟并拥有这份钝感力,收获更幸福的生活,让每一个平凡日子都满溢温馨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