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为学生上社团课程,又晚上7点多才下班。早上8点到下午5点,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党务工作培训。
下班之后和同事一起去吃了小火锅,我们共同谈到对工作和生活的认知,同事的一句话让我引起了深深的思考。
他说:“我感觉待在学校里时间是静止的,今天是这个样子,明天还是这个样子,这几年我一直感觉都是这个样子,不知道生活的希望在哪里?”
我说:“如果热爱这份工作的话,应该是可以从中找到乐趣的吧!”
同事说:“感觉奋斗的方向很重要,而且老师这条路上,最好的结果,大不了就是一个校长或者是特级教师,可是这又能算得了什么呢,感觉还是没有意思!”
同事的话引起了我的反思:是的,处于体制内的我们,生活有的时候真的很像一潭死水,并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也缺乏努力的机制。
不管你干多少活,不管你是辛苦还是清闲,工资就是那么多。至少五年才能评一次职称,收入每月也就增加三四百块钱。
我想到我家先生每天早上6点钟出门,晚上11点回家。而在同一个单位,有的人一天早上8点半出门,下午5点半就回家。尽管付出的时间和奉献的价值都有很大区别,但他们的工资并没有丝毫的差别。如果不是抱着对这个行业的满腔热爱或者有着想当校长或特级教师的目标,很多人可能就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过去。
正是这个原因,很多211和985高校毕业的同事,刚开始来到工作岗位时,都激情满满。可是后来他们慢慢的学会了打麻将,喝酒聚会。除了规定必须完成的工作之外,主观能动性明显不足。
要当一个优秀和负责任的老师是一项相当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只是想混日子,工作会变得特别简单。这两者之间差距的只是心性而已,报酬并没有太大区别。
这不禁让我想到,体制外的朋友经常反映:你的收入是由你的努力程度决定的,也正是这个原因,那些体制外的人更有压力,所以相较而言,更加的努力和奋斗。
体制内外,孰优孰劣?有的时候雾里看花,看不清方向。
我和先生在工作岗位上,一向是积极负责,并不是太在意报酬。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真的比较热爱这个行业,也不甘于人后。
可是我有时候也在想:“自己真的就要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吗?”等自己有了孩子,家庭有了压力,也会这样继续不计较报酬么?以现有的工资怎么样跟孩子提供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还是说孩子的成长环境与物质并没有太大关系,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正确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
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如果你自己都不足够努力,就不要期望你未来的孩子会有多努力!”
努力到底是应该换来经济上的富足呢还是精神上的自我满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