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位进士杨时特别仰慕当时的大学者程颐,抛弃功名就与自己的好友一起来到洛阳想拜他为师,恰逢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屋外开始下雪,等到老先生睁开眼发现那二位还恭敬地站在门口等待,此刻雪已一尺多厚。
程门立雪只是告诉我们尊师重道,求学应当心诚意坚。从来没真正了解过故事中的主角—程颐!
程氏兄弟
程颐和他哥哥程颢都是非常厉害的新儒家开派宗师!
程颢号道明先生,程颐号伊川先生。他俩的父亲与周敦颐是好友,还是张载的表兄弟,同时还住的离邵雍很近,时常见面。年少时受周敦颐教诲,与张载邵雍讨论,你想想看在这么浓厚的学术环境中长大能不厉害吗?这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五位宋朝优秀的儒学家,哲学家的亲密接触,也确实成就了一段儒家的历史佳话。
所以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一定要与那样的人一起,找到优秀的领域专家亲密接触,加上一万小时刻意学习,持续行动,肯定会成长为你想要的样子!
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
程颐开创的学派,由朱熹完成,称为“程朱学派”,或“理学”。
程颢开创的学派,由陆九渊继续,王守仁(即阳明先生)完成,称为“陆王学派”,或“心学”。
在朱熹和陆九渊两派开始了一场大论战,即自然界的规律是不是人心(或宇宙的心)创制的。这在西方哲学中也历来是受到争论的(形上学争论的就是这个问题)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程颢的“仁”
程颢以为,从形上学上说,万物之间有一种内在联系。孟子曾说的“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都是我们与他物的联系的表现(受张载的《西铭》万物一体影响很明显)当我们的“不忍人之心”被私欲蒙蔽,就丧失了原本的合一。这时候及时想起我与万物本一体,并“以诚敬存之”而行动。就是把万物一体的道理放在心中,做事诚实地聚精会神地遵循这个道理,做多了也就会真正感觉到他与万物合一。这大概是我们常说的心流状态,天人合一。
程颐的“理”
程颐的“理”是因为张载的“气”,万物由气聚却又有不同类,是因为气聚时遵循不同的理。
所以“理”是“形而上”的“道”,是抽象的;“器”是“形而下”的个体事物,“具体”的。
程颐说:理是永恒的,不能加减,无论实际世界有没有它们的实例,也无论人是否知道它们,它们都在。
程氏兄弟都认为首先要认识万物一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从这后,新儒家就用“敬”代替了周敦颐的“静”,标志了新儒家进一步离开禅宗。敬字把努力的观点放到了突出地位,而非以前强调的自然而然,毫无人为。
王弼说:圣人“有情而无累”
程颢说: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这是我们一生需要修炼的境界。他们认为:有悲喜,也不过是外界当喜当悲之物在他心中引起相应的情感罢了。一切情感发生都是宇宙内的客观现象,不要将它与个人的自我联系起来。也就是我们总喜欢在发生一些事后,好的就认为很厉害,沾沾自喜,坏的,就认为自己很差劲,自怨自艾甚至颓废。所以不将不迎,物来而顺,胜物而不伤。所以有君子役物而小人役于物。
最后我们从程颢的诗中感受这位只遵从内心而生活的大儒!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氏是真正的风流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