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旖旎多彩的语文世界
语文世界是自然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生命的世界。这里四季流转,风光无限;这里心灵互答,风情万种;这里生命拔节,静听花开……这里真是一片旖旎多彩的世界。
朱佩琴老师就是这一片世界的忠实守望者。她耕耘着这片世界,像一个农妇,精微入心,一棵草也好,一树花也罢,都是她的希望。她欣赏着这片世界,每一朵花的绽放,每一片叶的绚烂,都会撩动她的心绪,或为之动容,或为之欢歌,或为之扼腕……点点滴滴都化成她的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于是,语文世界的美妙与神秘,语文世界的浪漫与诗意,语文世界的博大与深沉,都在这一片旖旎多彩里蓬勃起无限的活力。
打开这一本书时,我读到了一个语文教师责任与使命,我也读到了朱佩琴老师语文教学的智慧。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智慧实践。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潘新和先生倡导语文教学写作为本位,强调不指向写作的阅读是低效的。不写作枉为人。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朱佩琴老师用她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诠释了潘教授的理论。读与写的关系,语文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朱佩琴老师没有从理论上去探究,而是从学生主体语文素养培育,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的现实困境出发,寻找适合的路径,实现了读写共生共长。在大量的阅读中,汲取写作素养,提高写作的能力。当你读到孩子们的一篇篇作品时,你会讶然于很多作品飘逸着大家风范,有着这个年龄孩子少有的表达之成熟。这或许从孩子们一本本摘抄本里可以找到答案。读了,摘了,还要内化成孩子的写作因子。事实上,很多教师也让孩子读了,摘了,而恰恰是这最后的一米给忽略了。
在写作中教写作的智慧突围。黄厚江老师说,要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在写作中教写作。我主张建构过程性的写作教学体系,让写作教学看得见。朱佩琴老师和孩子们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三年来,朱老师和孩子们的真实而完整的写作活动的过程。朱老师把写作教学带入到孩子生活的全部场景之中。多彩的暑期之旅,丰富的班级生活,甚或是别人看来索然寡味的考试,等等,都成了孩子写作之“场”。朱老师强调学生要进入生活之场,只有“在场”的写作,才会是真实的,才会是走心的,才会是有情有义有理的,才会是灵动鲜活的。事实上,现实中,很少有语文教师有这样的一种专业自省和自觉的。大多数为教而教,为写而写,自然写出的文字了无活力,毫无生气。朱老师的写作教学实践,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智慧的写作突围之路。
大面积提高写作能力不再是乌托邦。当你打开这本作文集时,你真的为孩子们的表达力、思考力所折服。这里不是一个两个孩子的优秀,是一个群体的优秀。当我们还在为写作教学可教还是不可教争论不休时,朱佩琴老师已经用她的实践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写作不仅可以教,而且可以让大多数孩子获得进步,走向优秀。就是在2015年的暑假,朱佩琴老师和她的孩子同游欧洲。我是从她的微信朋友圈里读到的,那些文字犹如一张张精致的图画,让我也似乎亲历了一回欧洲之行。让孩子自觉地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审美生活,并自己的笔记录下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这也许是朱老师教给孩子的最好生活的方式吧。三年,朱老师为孩子们建造了一个读书的天堂,构建一个写作之场,让每一个孩子愉快地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妙的语文世界之中。孩子们是幸福的,朱老师是幸福的!我相信。
走进这样的一片旖旎多彩的世界,一定会有一种声音,走进你的记忆深处,一定有一个画面,让你流连;走进这样的一片旖旎多彩的世界,一定会让你相逢一份温暖,一定会让你倾听到花开的声音,一定会让你沐浴一片生命的芬芳。
谢谢你,谢谢你们,领着我走进了这样一片旖旎多彩的语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