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规律具有两个特定,一个是普遍性了一个是(客观性)。
2.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人脑与动物大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脑具有“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4.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5.“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6.意识的能动性罪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7.规律的两个特点是(客观性和普遍性)。
8.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9.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转移)。
11.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能通过指导实现改造世界)。
12.规律的两个特点是(客观性和普遍性)。
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二、主观题
14.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上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15.试述意识起源的三个阶段。
答:(1)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2)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随着生物的进化,它同周围环境的关系日益复杂,逐步产生了动物的感觉动物感觉的物质基础,是专门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3)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随着从猿到人的转变,产生了复杂而完善的人脑,从而产生了以抽象思想为标志的人类意识。
16.说明规律的含义与特点,以及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
答:(1)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且有两个特点:①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务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务和现象里起作用,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3)自然过程是无意识的、盲目的、不自觉的、自然规律是通过自然界各种盲目的力量相互作用实现的,它是自发地起作用的,不需要人的参与。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人的实践活动是由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社会发展规律并不是存在于人们的自觉活动之外的某种神秘的东西,而是在人们的自觉活动中形成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的自觉活动不能抹煞和改变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17.举例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以及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答:(1)意识的主观性包含以下几层意思:①意识只是客观事务反映到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像,而不是客观事务本身。②意识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以及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反映客观事务的,这些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③个体意识之间有差异性。④人的意识不仅能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务的观念或形象。
(2)意识的客观性是指:①尽管意识是客观事务的主观映像而不是客观事务本身,但它们都是对客观事务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客观事务。②意识的感性形式、理性形式以及情感、意志尽管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但都是反映着客观事务的。③个体意识有差异性,但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④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务的观念或形象,但这种创造是把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务在观念和表象中加以改造而形成的,它仍然来源于客观世界。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上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有些从小就离开社会群体的狼孩熊孩,尽管有人脑,也能对客观事务进行反映,但由于脱离了社会群体,没有接受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就不能产生意识。
18.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乏实践的观点,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9.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20.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了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有效的改造世界,实现预期目的。如果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然收到规律的惩罚。(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务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才能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21.试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在世纪工作中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1)意识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实现人民预期的目的。(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强调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的面目蛮干。
22.简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就坚持了唯物论;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割裂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