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身卑微、到处受人歧视的锯木厂工人,如何在阶级意识浓厚的社会里力争上游?从小城市长家的家庭教师,做到巴黎侯爵的秘书,由于他的神学造诣与谨言慎行,渐渐得到别人的重视;甚至获得市长夫人与侯爵千金的爱情……然而在拘谨的表象下,他的心却充满对英雄的崇拜,对贵族的憎恨,以及想出人头地的野心。
《红与黑》
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然而红与黑更深刻地突显了于连在不可抗拒的大环境洪流中的浮沉挣扎。那时候的法国,想要出人头地的年轻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从军,一个是当神父;这两种是当时有权又有钱的行业。
红与黑是一个象征性的书名, “红”指以特殊方式反抗复辟制度的小资产阶级叛逆者于连,“黑”指包括反动教会、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内的黑暗势力。司汤达本人的说法:“红”意味着,于连若出生得早,他会是个士兵;然而他生不逢时,只好披上道袍,这就是“黑”。
“红”与“黑”的交战,主宰了于连的思考与行为;“红”与“黑”的抗争,注定了于连悲剧性的下场。
我想,红与黑的魅力在于它把人物性格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于连他有拿破仑的野心,却没有拿破仑的政治头脑、理想抱负,不相信传统宗教,对教会深恶痛绝,对封建贵族顽固派妥协、倾慕,作者藉由书中人物性格的缺陷,间接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因此,红与黑才会被视为欧洲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