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
这是一本推翻了之前所有心理学所说的原生家庭,心理创伤的书籍/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创伤学在这本书中被无情的否认,它强调:过去的经历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看完这本书,不会再时刻把原生家庭,童年创伤挂在嘴边,以前总觉得不幸福的自己是源于过去的种种经历。现在看来,没有谁可以决定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所有的快乐和不幸都源于自己对经历的过去所赋予的意义。
【人生不是和他人的比较】
人虽不同但平等。人和人之间不存在等级的纵轴关系,我们都走在一个水平面上,不管是走在前面还是后面,我们不断向前迈进都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在与不断超越自己。
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是我的失败,所以无法给予幸福。人人都该是我的伙伴,而不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敌人。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
内心自卑/自负的人,通常很难承认错误,而一贯使用发怒来掩盖自己的错误和无能。要有信心接纳本真的自我。
发怒是交流的一种状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不是不能发怒,是没有必要使用发怒这一工具。“我是正确的”这种坚信意味着坚持“对方是错误的”,最终就会演变成“所以我必须获胜”之类的胜负之争。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害怕承认错误也是变相的在寻求别人的认可,害怕自己的错误/无能让别人觉得失望。
但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里。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为了不被他人厌恶就要时常看着别人的脸色并发誓忠诚于任何人,做不到的事情也承诺“能做到”,负不起的责任也一起包揽。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古希腊有句哲学“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首先要思考“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划清界限。
比如:孩子学习这件事。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是父母的课题,但终究学习这件事是孩子自己的课题。让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课题,在他需要援助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在他没有向你求助时不要指手画脚。完不成人生的课题也该由孩子自己来承担后果。
把改变自己当成操纵他人的手段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这是在寻求对方回报,而对方怎么做这件事是他人的课题。
以前,我总是把“我已经做了这么多改变,为什么你看不到?还是老样子?”挂在嘴边,这其实就是犯了操纵别人的错误,我只能做我自己的人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