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在听取引洮供水工程建设运行情况汇报时,他说道:“引洮供水工程建得很好,要多抓这样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随后,总书记又考察了苹果基地、基层社区服务中心、黄河兰州桥段。
仔细想来,总书记此次考察的都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强调要过紧日子,但是关于保民生、增强群众福祉的工程始终不曾落下。就以上海为例,近年来在以下工程方面大力推进,日益满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一是党群服务阵地的不断建立。不但每个街镇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在人口密集区域还建立了多个网格级党群服务中心。从党员服务中心到党建服务中心,再到党群服务中心,改变的不只是名字,更是不断融合、叠加的功能。现在的党群服务中心除了基础党建工作,还融入了基层治理、文体娱乐、养老康健、餐饮、托育、人才服务等功能。尤其是随着老龄化,党群服务中心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对老百姓而言是个家门口的好去处。
二就是沿线滨江、公共绿地的建设。就像总书记去的黄河兰州段,不但是个环保工程,也是一个民生工程。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群众需求。如今上海滨江沿线全线贯通,老百姓多了散步、运动休闲的好去处,提升了精神文化。同样,这几年积极倾听群众意见,现在已经很少听到“家门口公园绿化少”的抱怨。最近世博滨江的双子山二期工程开放了,上海将来还要积极修建上百座大大小小的公园或绿地。越来越多的绿色不仅使得城市空气和面貌更加清新,也使得老百姓的身心更加愉悦。
三就是社区食堂、康养中心的拓展。据说最早的社区食堂,其雏形是从延安路高架附近的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开始的,将多余的客饭分给周边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如今上海的社区食堂如同党群服务中心一般,走在了全国前列。尤其是市区的社区食堂,有的在修旧如旧的老洋房里,有的在党群服务中心内,价格经济实惠,餐品多样味美,不但满足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需求,也方便了一部分上班族。越来越多的康养中心也是如此,承担了上海更多老年人的日常照料、为他们晚年生活带来乐趣。
就像总书记说的,要多抓造福人民的工程,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如今社会节奏加快,除了经济物质上,日常生活中、精神需求上更要满足老百姓的需要。尤其是上海这类大城市,更多的民生工程,就是体现群众日常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