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的时候可怜不可怜,和孩子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和你身后的资源关系巨大。
王淑珍年轻的时候和老公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最大,按到当地的习俗早早就嫁到邻村生儿育女;大儿子一家几口跟着亲戚到西北讨生活;小儿子在家打工娶妻生子。
孩子们各自成家之后,王淑珍和老伴也到了老年阶段。刚开始老夫老妻互相陪伴,种地、养鸡、养鸭,逢年过节两个儿子给点零花钱,总体上日子还过得去。
老伴得病过世,王淑珍生活提上日程。
三个子女达成一致:两个儿子每人每月给400元生活费,女儿平时过来洗洗刷刷,再帮助买点生活用品。如果生病住院,费用两个儿子平摊。
大儿子在西北经济条件略好,每个月生活费基本能到位,小儿子家生了两个男孩,平时小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媳妇在家照顾孩子,还要管理几亩土地,根本不能保证生活费月月都能到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淑珍的身体越来越差,有一次突然起不了床,女儿心疼母亲直接送到医院,给远在西部的大弟弟打电话,也给小弟弟通气。
大儿子从外地回来没有第一时间询问母亲的病情,而是一个劲埋怨姐姐:“谁让你把老娘送到医院的?”言外之意送到医院短时间内不会咽气,我是等还是走?
小儿子也是同样的想法:“老母亲多熬一天,自己就不能外出打工。”
而有资源的人即便到没有孩子,老年也有人照顾。
淑红和老公本来有一个儿子,十几岁的时候死于车祸,夫妻两个伤心了好一阵子。
60岁那年,老伴也先一步离开了淑红,此时淑红处于半瘫痪状态,于是就和姐姐商量:“我的身体就这样,请保姆照顾我也不放心。如果你愿意照顾我的生活,工资卡归你管理,百年之后两套房也是你们的,生病就用存款。”
姐姐和姐夫都是企业退休工资不高,孙子也不需要帮忙带,而淑红每个月8000元的工资对于他们夫妇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淑红目前用自己的高工资换来姐姐和姐夫的照顾,自己百年之后,姐姐和姐夫身价倍增,相信他们的孩子也会对他们照顾有加的。
外甥在一家私企上班,每个月也就4000元的工资,曾经开玩笑:“如果我爸妈照顾你有困难,我来照顾你。”
虽然淑红明白其中的道理,大概率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光会过得非常惬意、体面。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即便是自己的至亲,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时,也会回避。
如果老人自身有资源,自然有人出面,那些无人照顾的老人,还是身家不够丰盛,这就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