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的话总是那么犀利,一语道破人性的真谛。王志文:“人一旦历练到不想说话,不想争辩,不想巴结,不想讨好任何人,失去交友的兴趣,失去聚会的兴奋,变得越来越沉默,甚至连逢场作戏都懒得去装,喜欢独来独往,那么你就悟透了人性,看透了人生。”
人生就是一场历练的过程,不断让自己成熟,让自己稳健的活着,也变得沉默,懒得去装了。
尤其是人到中年,或许是对于什么都看开了,看淡了,对于有些事情,无关原则和底线,就会不争不辩,不闻不问,视而不见,而是一个人静静地走好自己的路,过好自己的生活。
人生到了一定的阶段,经历了人生中的风霜雪雨,也就是学会了淡然从容,就如同喝茶,只剩下拿的起,放的下两个动作了。
说白了,这也是一种修为和境界:和光同尘,不争不辩;卑以自牧,无问西东,更是看透了人性,宁可一个人孤独,也不羡慕繁华热闹。
一个人,若是能够做到无忧无虑,则内心就是自清的,能够做到不争不辩,也是一个人删繁就简,归于真性情的表现。
因此,我们说:人这一生,争什么,抢什么,到最后不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过好自己喜欢的生活,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
遇到不讲理的人,不争不辩。不争,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心如明镜,可鉴天地,而是为人干净,可对苍穹。不辩,不是是非不明。而是自有公理,时间澄清;而是胸有城府,岁月为证。
正如杨绛先生说:“我不争,不代表你可以抢, 我善良,不代表我好欺负, 我能理解,不代表我可以接受。 我不惹事,不代表我怕事, 我很讲理,不代表我不翻脸, 我让步,不代表你可以得寸进尺! ”
只有尊重生命,有自己的原则,在善良和讲理的基础上做事,才能安然处世,默然于心。
人生算来,不过短短几十个春秋,何苦要让自己烦恼呢?
不应酬,不取悦,保持沉默,也没什么不好。在沉默与独处中,去体会人生的真谛,此心如如,默然欢喜。
周国平说:“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
因为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态。拥有一颗平常心,不争不辩,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按自己的节奏去生活。
当遇到不通情达理,不懂人情世故,又蛮不讲理的人,与其大吵大闹,不如选择原谅,各自安好,互不打扰,一笑置之,不与其一般见识,处之坦然。
人到中年崇尚简单,不争,不辩,不炫耀,少应酬,少说话,多做事,这才是人生的智慧。
人生就要在孤独中沉淀自己,所谓的沉默和止语,并非只是语言的止息,而是内心的无妄无念,回归生命自由的觉醒。
人到了一定年龄,只有在沉默与独处中,才能真正懂得自律与修行自我,也是人间清醒,看透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