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王舒予
郭沫若曾说:人世间,比青春再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们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使它的消逝。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
我们经常会假设我们的人生:假如当初好好学习,那么今天的我将……假如当初我选择的是另一家公司,那么今天的我将……假如我当初娶了她,那么今天的我将……
人们的假如往往都存在抱怨,抱怨来源于对过去的追悔、对现在的不满。人们一边“假如”着曾经,一边却在毫不吝啬地把今天浪费在“假如”上,亲手让今天成为未来的遗憾。
社会是普遍联系的,遵循一个平衡定律:一个人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方便别人,自己才能得到方便;而一个人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结果却可能什么也得不到,甚至损失得更多。
生命的残酷恰恰就在于昨天不能重现,而这也是生命美好的根源。试想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人们将会更加恣意地浪费、宣泄自己的人生,生命将变得一文不值。
凡能假如的,必是充满了遗憾的。
纳德兰塞姆牧师在聆听了万余人的临终忏悔后,总结出了这句足以让后人时刻警醒的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人生是不可逆转的,昨天已经过去,今天也将成为昨天。当你为昨天而哀叹时,是否想过明天会不会哀叹已成为昨日的今天?之所以时光倒流人们才可以成为伟人,正是人们反省后的结果,于是才有了那么多的“假如”。
大多数人回头看,都做着各类不能实现的假设,希望重新活过。大多数人向前看,都对未来寄托着最美好的、仿佛就在眼前的希望。可是我们真的不能重新活过,这是很多人的遗憾。我们也不能左右未来,即使明知道未来是不确定的,依然要往前走。
人就这么一生,匆匆忙忙地到这世上一次,我们每个人的确应该有个奋斗的目标。如果该奋斗的我们去奋斗了,该拼搏的我们去拼搏了,但还不能如愿以偿,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人生在世,有多少梦想是我们一时无法实现的?有多少目标是我们难以抵达的?我们在仰视这些无法实现的梦想,眺望这些无法抵达的目标时,是否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我们的得与失?“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对于一件事,只要我们尽力去做了,就应该觉得很充实、很满足,而无论其结果如何。
青春是短暂的,犹如绚丽的烟火,但即使是短暂的,在那一瞬间也会成为永恒。我们不会因为它的短暂而忽视了其存在的价值,有人说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与其去抱怨青春的短暂,何不静下心来去领会它的奥妙呢?
与其把青春挥霍殆尽后再黯然垂泪,不如把握好现在的时光,让自己拥有一个不后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