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的意义,也许我可以谈一谈我自己的拙见。
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在单位办理停薪留职一年,一种冲动的决定,那一年我32岁,就职于一家国营企业,在一个偏远的乡镇上班,未婚,整个人生那一段时间内一直迷茫,彷徨,爱情与事业看不到任何希望,丧失了对生活所有的兴趣,怀疑自己能做什么,开始否定自己的人生,记得当时流行一句话,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然后我就本来用来购房的20万元决定取出来,从3月开始,进行了人生以来最疯狂的一次旅行,等我回来的时候,我的居住地,西安,房价忽然从5000元涨到了1万2,我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让我丧失了资本红利,最终只能在临近的宝鸡买了一套,当然,因为是国企,回去后我可以继续我那毫无意义,毫无建设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然,这是题外话,我们言归正传,谈谈旅行的意义。
我当时手里有本书,神经质的文艺腔,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这种实际安逸却空洞的让人感到苍白的生活不是我所想要的,我应该去决定自己的命运,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去奋不顾身,当时我在想,去收获一份可以倾注于所有的情感而又能带来收益的事业,对,是事业,这一路旅行,我要给自己定个目标,要么成为查尔斯,要么我得弄明白,我究竟要怎样来度过自己这一生,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必须要自己来做自己人生的选择,而不是随波逐流,跟父辈一样,沉沦在时间的流逝中而忘却了自己。
然后我到了成都,去了色达,听了活佛的课,也遇到了住在深山里的苦行僧,一路走着317,过了雀儿山,到了拉萨,从吉隆口岸,出发到了加多满都,走了ABC,遇见了蓝比尼,艳遇,奔波,吵闹,疲倦,然我竟没有时间去思考出发时的问题,初始的新奇到了后来疲倦,甚至最后丧失了交流的兴趣,遇见太多的人,看到太多的面孔,却迷失了自己,我决定停下来,跟随一位朋友,在加尔各答定居,一间只有10平米的灰质房间,一盏吊灯,晃晃悠悠,仿佛随时可能歇菜,那时候是5月,5月的印度,5月的加尔各答,白天我去庙里,赤脚走在滚烫的石板路上(这治好了我的脚气,真的)看着匆匆忙忙的僧侣,悠闲的只有猴子和我,游客也在来去匆匆,在向导的吆喝声下,每个人都在竭力的抢夺资源,抢夺自己面前的一切,以为抢到就是自己的,我要证明,我来过,看,有照片为证;下午去做瑜伽,肢体的疼痛让你开始停止神游的思维,越疼痛,越能感觉到宁静,我开始读杰克.凯鲁亚克时期的书,比如《在路上》,人生的自我放逐和自我逃避,30多岁的我想寻找人生的意义,所以开始一整年的旅行,所以旅行对我而言,就是从功利性的社会里抽出身了,等一等灵魂,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好好想一想,也许也想不出什么,至少在自己即将面临的一系列责任,担当的时候不是委屈,不情愿,而是淡然接受,承认自己的不完美,甘于平凡和柴米油盐,谢谢大家。
有时间我在补充。
放几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