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BA学费越来越贵
报考人数增加,录取率下降,指标不够用,竞争变得激烈,学校自然成为卖方市场,大幅地涨学费也就成为必然了。
2、题目难度越来也大
调节录取率,除了划分数线外,通过题目难度也是调节手段。近三年报考人数增加,录取人数不增加,除了国家线提高外,题目难度增加也是必然的。
裸考能考过的概率几乎为零;随便翻翻书就考过的概率越来越低;所以数学、逻辑、英语等,还是要老老实实打好基础才行。
3、复习周期越来越长
难度增加,必然会导致考生的复习周期要增加。毕竟现在研究生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法律效力完全相同,那么按照教育部的逻辑,考试门槛与教学要求也要完全相同。
录取率下降,没考上的概率增加,风险增加,自然就要延长复习周期,来提高自己的通过率。在职人员考MBA,一定要求稳,要一次考过,因为时间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求稳的方案,就是认认真真复习,尽早复习。
4、院校分层加剧,择校更加重要
放眼整个的MBA市场,无论是项目的影响力还是申请难度,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和人大五所学校组成的第一梯队与其他学校的差距都在进一步扩大。在第一梯队内部,唯二坚持100%提前批招录的清华经管和北大光华进面试的难度远大于人大、复旦和交大,实际上已经是单独一档的存在。
与此同时,同为C9联盟院校,哈工大靠调剂才能招满第一志愿,并且暂时停招了全日制MBA,中科大则取消了全日制MBA的提前面试,战线收缩意图明显。南京大学则是坚持深耕长三角,并且多年来一直采用正常批复试招生,与区域内的同济、上财竞争吸纳复交提前面试中没有拿到C线的考生。
5、笔试成绩拼杀越来越焦灼
这么多年来,MBA联考行业总体日趋年轻化。
目前辅导培训行业对联考试卷和应试方面的研究比较透彻,加之考生人数增长,对于笔试方面已经不能仅仅以低分过线为目标,特别对于拼复试的考生群体。
从2021级的笔试成绩来看,平均分基本已经达到200+,对于浙大MBA常规批复试而言,提面拟录取会占掉六成上下的指标,剩余指标“僧多粥少”,笔试成绩会比较关键,高分有优势,最怕不上不下的中间段“纠结分”。
6、如果不具备应试条件,该怎么办
应试能力弱
没有充足的备考时间
英语基础薄弱
但仍希望通过读MBA,提升自已的综合管理、拓展优质的人脉资源、提高自已的学位、重构商业思维逻辑,那么可以考虑申请免联考国际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