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和做到仅仅两个字却存在着天差地别,这就是很多人常说的:道理都知道可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常常感叹自己生活太过于枯燥、乏味,却又无能为力。可是当自己认真的想想,这一切的一切真的是自己无法选择的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即使是再不顺心的事情发生,甚至是晴天霹雳的大事件,都不是我们坐以待毙的理由。
“没办法。”“我也不想这样。”是逃避的理由;
“就这样吧。”“算了。”是否定自己的话术,这种话术只会让自己的情况变得更糟;
“你不懂。”“我有苦衷。”是让自己不敢面对外界自以为合理且唯一的说辞……
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最后依然展翅翱翔,过得很好?
为什么有的人在遇到同样的苦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不一样的状态?
为什么人会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因为有些人即使知道这样不对,却仍然不敢改变……
一、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那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的自由。
有些人朝九晚五也很快乐,有些人早出晚归也很充实,有些人熬夜加班为理想奋斗也会感到幸福……
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都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就要思考一下自己到底的追求是什么?
如果抱怨现在的工作工资低,加班累,那么只是抱怨是没有用的,
但却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做出改变,不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得过且过。
二、勇敢地走出舒适区
今天看到了写作训练营大力的感知作业,里面写出了自己走出舒适区的不适,但是理性告诉她这只是短暂的,习惯了就好。
大力她刚刚来到写作训练营的时候,很荣幸分到了我们班,有很荣幸地来到了我的小组。
前几天只有我和娟娟姐在群里互动交流,其他同学都是潜水的状态,不说话。
当时我还在想,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就我们两个确实很尴尬。
不得不提一下娟娟姐了,非常具有能量的一个人,当天我们进行了语音通话,商讨一下接来下的工作。
她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组员轮流担任小组的值班组长。可以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也可以链接更多的战友。
我一听这是很好的方法,事实证明效果真的很好。
每个人都可以值班做小组长,几天下来小组渐渐活跃了起来。每天都早早地起来打卡,晨读。
负责值班的组员呢监督、鼓励没有打卡的同学。说到这里我还有点尴尬,本来想着作为组长要监督组员打卡,到后来我自己被督促打卡、晨读。
由于个人原因我没有办法晨读,所以在上一期写作训练营就没有参加过晨读。可是经过她们的鼓励,我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晨读的嘛,只是当初为自己的不方便找的借口罢了。
对我来说,我算是走出了舒适区;对一直潜水的大力、晓静来说同样走出了舒适区;
现在不是我在为大家服务,而是大家一起在为这个组服务,非常好的一种状态。很希望其他几名小伙伴可以更快的进入状态,融入我们!
三、鼓励他人走出舒适区
也不是一上来就可以让自己做出改变,让别人做出改变更需要耐心和更多的鼓励。
娟娟姐永远充满热情,非常会鼓励人,会让人有一种暖暖的感觉,这种感觉很舒服,不强硬但又让人无法拒绝。
真心佩服!
先后鼓励了大力,晓静,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组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了。后面会有更多的组员参与值班,来来姐呀、Annabel呀、蔡旭呀,每个人都值得被发现。
从起初的单枪匹马到现在的阵容搭配,积极学习的队伍在不断扩大。
接下来鼓励更多的战友,参与进来,把写作训练营当作一个家,一个持续学习的家。
来来姐肯定是没问题的,最近工作原因比较忙,对参与小组的服务非常积极。其他两名学员,我想通过我们的鼓励也会参与其中,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每个人都值得被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