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非常简单,在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是他们的全世界。于是,爸爸妈妈成为孩子最相信的人,这种信任与生俱来、毫无条件。然而,可悲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的错误教育,使得孩子越来越不信任父母,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
比如:孩子信任父母,把自己的小秘密和父母说了,并且郑重地说:“妈妈,我只告诉你了,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哦!”结果呢?妈妈转过头来就把这个秘密当作谈资或是笑话说了出来,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其他人,孩子越着急越尴尬,父母笑得就越开心。
再如:很多父母不愿意相信自己孩子说的话,反而相信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不给孩子解释和争辩的机会。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父母总是数落自己的孩子,“你是不是先惹事了?”“别人怎么不挨欺负,怎么就你被他欺负啊!”“你不惹事,别人怎么会找你麻烦呢?”
正是因为父母的这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越来越不信任他们,什么都不愿意和父母说。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本来就很委屈,回家再被家长责骂和训教,当然就不信任父母了,不愿意和父母说自己的事情。于是,孩子习惯了自己解决问题,即便自己解决不了,也不愿意主动向父母求助。
很多父母责怪孩子什么都不和自己说,不信任自己。可是,信任是相互的,你从来没有给过孩子信任,又怎能让孩子对你产生信任感呢?如果孩子对父母连信任都没有他们又怎能信任别人,并且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取得相应的成绩呢?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要相信孩子》中,阐述了父母相信孩子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指出,不管是在孩子的天性还是后天成长要求中,对孩子信任的需求都是常迫切和必要的。事实就是这样。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产生强烈的自尊感和自重感。父母越是信任孩子,孩子处理问题的独立性和积极性就越强,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就越强。同时,父母的信任可以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父母的重视。自己与父母是处于平等位置的,从而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
相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旦不信任孩子,怀疑孩子的能力,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打击,独立意识和动手尝试的勇气也会随之减弱。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不再信任父母,不再和父母诉说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而孩子不再信任父母,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他们认定父母不相信自己,不理解自己,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因此就会越来越消极、执拗,与父母背道相驰。
因此,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也是让孩子成才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父母信任了孩子,孩子才会愿意信任父母,并且形成良好的亲子沟通。在和谐的沟通中,父母才能尽早地发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给孩子指引正确的方向。而孩子也更愿意和父母交流,接受父母的建议和指导,从而成为最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