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0岁之前要关注孩子
青春期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多,说明我们前期的工作做得越不到位。
陪着青春期的孩子一起成长是父母修炼自己的最重要的一个功课
解决了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实际上就解决了自身的问题
解决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就事论事只会治标不治本。
真正解决青春期孩子的问题,需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了解他们现在呈现的现状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们需要想方设法去明白孩子的三点:
想法、情感、问题的由来
家长的觉察力很重要
叛逆分两种:真叛逆和假叛逆
发展心理学叛逆期11——18岁
真叛逆的表现:
这种孩子要的是权力和责任。我要自己做主。
潜台词:我可以做好。
有权力会越来越好。
假叛逆的表现:
要求的是随心所欲,却是不担责任。要绝对化的自由。
潜台词:我想怎么样就怎样,你们管不着。
容易随波逐流,被带偏。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如果家里有个真叛逆的孩子,挺好的。说明父母教育成功。
如果家里有个假叛逆的孩子,父母的苦日子就来了。假叛逆的孩子早期父母欠下的账太多了。错账太多。
孩子表现:
1 不会关心别人
2自信心不足
3 思考力不强
最焦虑的是青春期孩子的家乡,无论你如何努力,在青少年面前,有劲儿使不上,说教不听,打骂又不行,永远找不到着力点,焦灼得像在高温下暴晒五分钟了似的。
其实,家长焦虑的背后是不懂孩,我们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思想、情感和问题的由来,想当然采取的很多方法都是在“高空踩钢丝”。
而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叛逆,那些假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儿童时期,他的心灵里没有被父母种下爱的种子、规则的种子、思考的种子。现在,即便身体长大了,但是内心却很空,他们的情感匮乏,自信心不足,思考力不够。处于迷茫纠结之中,迫切需要一个富有力量,富有同情心,富有智慧的长辈,牵起他们的手,耐心的引领他们,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人,那么孩子只有躺平和让人心慌。
有句话说,“教育就是播种,教育就是拿心换心。”作为父母,如果扪心自问,一定能够发现孩子的成长,我们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要么,我们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忙于工作忽视了他;要么我们当年还不够成熟,给予了他错误的示范;要么我们没有力量,没有给予孩子思想上的启蒙;要么,我们自己的脾气暴躁、内心软弱,伤害了孩子,无论哪一种,都会让孩子在青春期,全部归还给我们。那么,孩子的青春期就是父母最后一次修正错误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悔恨或怨恨中蹉跎时光,而应该奋起改变,重新开张。只要开始,就有希望;只要开始,孩子就可以锦上添花。
青春期最典型的特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
11、12的孩子是青春期的头,萌动。孩子五六年级,天真、多变、缺乏安全感,青春期的第一个阶段:谁喜欢我?
生活的焦点:谁来接受我?有的孩子开始变声
家长做好后勤保障,支持工作,减少不确定因素。孩子要的就是安全感。合理的膳食,情感的呵护。
父母陪伴最佳时期的末尾。
3家长和孩子一起去规划探险,去爬山,野炊,去做义工。
4家长要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看电影,听音乐,讨论成人的生活。成人的失误。
5可以和孩子讨论性
家长需要具备的能力,11岁孩子的思维比较机械,不能连接生活的节点。要和孩子一起做生活的计划。
孩子行为的动机是需要让别人接受,家长需支持孩子去探索。为了让有人喜欢我,去做讨好别人的事。支持他。让他有勇气去做事。
喜欢新技巧。
需要交友,同伴的认可赞同,容易把最坏的一面表现在家里。
每天跟孩子沟通,10分钟之内,让孩子把他的情感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