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的时候,我报名了写作进阶课,把之前的写作训练营升级了。也是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坚持日更,争取把学费给赚回来。
今天读的书是《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这是几年前的一本畅销书了,以前在公众号里面读到过部分内容。这本书让我反思了自己以前的工作状态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我在考上教师编制之前,曾经在政府事业单位做临时工作人员。可能是因为没有归属感吧,无论是工作本身,还是人际交往,都使不上劲的感觉。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当时我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新媒体传播,包括做单位的微信公众号,往网站上投稿等。当时中了人民网的素材,奖励了一篇五百元。内网投稿基本都能上,三十元一篇,还有一些其他的外网一百元。虽然在当时的我看来奖励颇丰,但是无奈体制内有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还有一些人情世故,在这里不能太拔尖了,也不能太水了,不然都有人踩。可能与我当时的身份也有关,临时工作人员毕竟是一个尴尬的存在,我换了几个工作平台,当时有许多对工作状态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的想法。所以问我这些年收获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就是考上编制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公务员,编制内和编制外是有很大区别的,那种付出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相同重视和认可的感受,我是很能理解的。
在体制内,我不能说我现在做的有多好了,恰好我现在进入的是一个新领域,以前从事的是行政工作,现在才转行做老师,但是我想说的是,幸福感实在强太多了。
首先,我的每一份努力都有实实在在被认可的机会,在这里,你只管努力,因为现在和我在一个平台的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经验丰富的老师。
其次,我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只要不犯大错误,是不会被解雇的,可以平庸的做到老,也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最后,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教学相长是很重要的事情。一个人成长不如带动一群人一起成长,我在教学生知识研究学生心理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积累更多的专业技能。
在李尚龙的这本书里,体制内工作是一个了无生趣的工作,怎么说呢,人有千种,但我非常认同他那句要有随时能离开体制内的能力。在政府部门做合同工的这几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空余时间培养了自己终身学习的思维,和挑战考试的竞争力。以前的我是不敢上考场的,但是在做临时工的时候,一是时间宽裕,二是太想改变现状的心情,让我不断的复习,总结,而我的部分同事不是在抱怨现实不公,就是排挤在学习想改变的人。现在,我的工作已经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和那些曾经同样的临时工也再也不在一个平台上,我们的生活轨迹渐行渐远。
真正的稳定,不是浪费生命在那些得失之间,而是让自己保持着不断学习的能力,在改变中寻求新的机遇。
我2014年就进入政府部门开始工作,2020年下半年正式进入体制内。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懂得了学习提升自己是最重要的,进入体制内不代表一劳永逸,要用好眼下的平台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在这样自媒体发展趋势的大环境里,谁都可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