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方法论网上已经谈得很多了,我谈两点认知层面需要摆正的东西吧。
① 大学并没有4年。
这是很多人对大学认知的第一个误区。
因为说是4年,其实只有3年。第4年基本上实习的实习、考研的考研....这时候你基本都可以算是80%的社会人士了。如果这时你还能安稳自如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来看待,我只能说你心态狠好、前途狠让人担忧。
所以我觉得所有人在思考大学四年应该如何度过这个问题时应该把时间往短压缩一些,这样多少也能提高一些自身的紧迫感。
像我自己,我对自己的大学规划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大三那年必须有着落
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觉得大学有四年,所以你可以看到,无论是考研、出国,还是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多数人都是等到大三才开始思考和发愁,因为他们潜意识中把大学的底线放在了大四而非大三,反正还有一年,不急..
但我们不妨来想想,大四要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首先是实习。不考研不出国的人,基本上大三以后都得出去实习一年,回来直接毕业。试问,这和提前步入社会有毛区别?对于这部分人那句话是妥妥的:大学只有三年
其次是考研和出国。(当然也可能是考公务员或其他)
如果你把大学当成四年,最坏的一个结果就是大三在面临考研和出国这两个选项时,你极有可能在余地很少的情况下不自觉地盲目跟风。
因为这时临近毕业,人心基本上都散了,可以说大部分人在这时候应该是处于一种很惶恐不安的状态。想想,看着身边人一个个都做出选择朝自己的方向各自前进,这时如果你还没有目标没有想法,你会不会慌?
慌的结果是什么?就是随大流。
所以我一直难以理解的一点是:很多人考研选择目标学校时,挑那样没有丝毫意义的一本二本,这很明显就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出国也一样,不少人纯粹是想混个海归的名声,其实在这样留学生遍地越来越廉价的市场,就算你出过国又有什么了不起?一样找工作难。
基于上述这些,所以我在步入大学之初就给自己树立了一条要求,大三那年必须有着落。无论是考研出国与否,还是未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行业...这些问题我要在临近大三时基本都想清楚、都做好信息搜集方面的准备等等。
这样去做对我而言有两点好处。
第一,紧迫感会更足,奋斗效率会更高,更不会去轻易虚度大学时光。
第二,当身边的大三朋友迷迷糊糊才睁开眼睛打算谋求出路时,这时我可能已经硕果累累了。我不会慌、我的底气会更足,我甚至可以在最后一年给自己放个小长假什么的。总之,虽然听着有点落井下石,但这种看着别人疲于奔命惶恐不安而自己却能够泰然若之的感觉的确是很轻松和安稳的。
所以我觉得很多人在思考“大学四年应当如何度过”这个问题时,首先应该在认知层面摆正的一点,大学里真正属于你的自由充足时间,其实只有三年
② 大学应该旅行学好英语多看书?应该刷绩点拿奖学金搞好同学关系?
不!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说这些都不值得去做,而是比一切实实在在具体的事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听起来可能有些虚的东西。对,就是所谓思维方式的训练。
不妨先来看看陈虻的这一段话:
是的,大多数普通人通常会更注重具体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人往往最容易忽略的是这些无法通过具体考核来加以印证的东西,比如这里谈到的思维方式。但事实上这才是对一个人而言做任何事情最为根本和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在给自己订立大学目标时,除了奖学金英语健身啊等等这些,应该再多往事物本质这个层面多考虑一下。
至于具体思维方式该如何训练,简书上已经有很多不错的优质回答,这里我就再不多做赘述。(其实我自己也还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吧,当然还是要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