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香(芸香科九里香属植物)
七里香(学名:Murraya paniculata(L.) Jack.),中国植物志收载七里香的正名为:千里香,七里香别称:千里香、万里香、九秋香、九树香、过山香、黄金桂、四季青、青木香、月橘、十里香。为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
生于低丘陵或海拔高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产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及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区的南部。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地。
根、叶用作草药。味微辛,苦而麻辣。性温,一说有通经络,行气,活血,散瘀,止痛,镇惊,消肿,解毒。治感冒、头痛、胃痛、牙痛、风湿骨痛、跌打肿痛。
七里香的花语:我是你的俘虏、反战之殇
我是你的俘虏:爱情、亲情、友情、人世间的一切情爱;那颗心被紧紧的抓牢,心甘情愿成为对方的俘虏,直到对方的感情已逝,才能从缓刑中慢慢的解脱。
反战之殇:举起白旗的并非是软弱,血流成河的并非是胜利,俘虏是人与人最错误的距离,停止争夺的心,才能获得和平的灵魂。
七里香的传说
传清代光绪年间,山西道监察御使李慈铭曾因为夜里感染了风寒而全身不适,肠鸣腹泻。
第二天一早,李慈铭急请城中名医前来诊治,医生问明病情后,笑着捋了捋白须,自医药箱中取出一瓶药丸,让李慈铭配上浓米汤饮下20粒。
过了一会儿,李慈铭的腹泻就止住了。两天后,李慈铭的病旋即痊愈。
李慈铭为这种药的奇效而感到惊讶,遂问医生所用何药,医生回答说:“此药就生长在大人的洗砚池旁。这种叫木香的花木,行气止痛、实肠止泻。用它的根与黄连碾碎后做成的药丸,便是大人所服之药了。”
李慈铭乃光绪进士,着名文学家,看着似白丝缎织就的瀑布一般的木香花,想到此话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还有药用之效,大为欣喜,兴奋之际,还特地做诗一首:“细剪冰蘼屑麝台,双含风露落琼瑰。分明洗砚匀笺侧,长见笼香翠袖来。”诗中用白色的蘼芜和麝香的细末来比喻木香的香浓之气,真是传神之至。
七里香 席慕蓉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做满园的郁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形象地揭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追梦情结”:“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们,不都曾天真地以为梦想总在远方吗?认定了方向,便收拾行囊,义无反顾地闯向那一片未知的天地。第二节诗人具体地再现了当年自己离家追梦的情景:“在绿树百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告别。”“颠狂少年轻离别,辜负春时节”。家乡的树再怎么浓绿,花再怎样洁白,也总挽留不住一颗年轻的不安分的早已跃跃欲试的心。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是前句的逆过程,写出了存在于每个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情结”。年龄渐长,阅世渐深,方明白“此心系故园,情怀追昨天”之理,无奈时光不可倒流,再也无法回到少年烂漫时。等到“沧桑了二十年后”,蓦然回首,才发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不由心生“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之感。好不容易入睡。唯有在梦中,“魂魄”方可“夜夜归来”,去亲近那株故园篱前的七里香,于是整个梦境里便有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
在诗中,诗人虽未直接点题“七里香”,但处处可见其影踪。故园篱前七里香的“绿树白花”,虽经二十年岁月流光的无情磨洗,依然鲜活如初,宛在眼前。七里香不仅一直盛开在遥远的记忆里,更是永远绽放于游子的心田上。七里香“满园的郁香”仿佛被赋予了一种神奇的魔力,居然穿破厚重的时空之墙而阵阵袭来,顿时让诗人沉醉迷失于这亦幻亦真的境界里了。七里香的白花、郁香,把后两节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二十年、千万里的时空的裂痕,就这样全被一株小小的七里香抚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