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二宝妈小月娟~
中饭时,儿子一边用手机给爸爸视频通话,一边用手指捏着他喜欢吃的炸土豆丁。
通话中,儿子迫不及待的与爸爸分享他的成绩进步了,而爸爸的第一句话是:“怎么用手吃饭,要用筷子。”
站在一旁的我,沉思了片刻,问儿子需要筷子吗?儿子摇头。
我想,土豆丁估计用手更好吃,也就顺了儿子。
要是以前,我肯定第一时间让他去厨房拿筷子。
我思想转变的出发点是因为,不想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心理学研究显示:“孩子每天70%的情绪能量,都消耗在应对父母的“小事挑剔”上。
教育中最珍贵的礼物,是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而非在琐碎小事上消耗他们的潜力与热情。
01.学会“闭嘴”,让孩子自信成长
父母学会适当的“闭嘴”,给予孩子独立思考和表达自我的机会,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女儿幼儿园近期举行的手工课上,她的同学子明妈妈就是一个“话痨”,无论子明在她身边做什么,她总是第一时间发表意见。
老师让孩子们用彩纸制作成一个小动物,子明正专注地剪着纸。
妈妈却在旁边不停地指导着:“这个耳朵剪得太小了,那个尾巴剪得太短了,你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剪的。”
子明拿着手里的小剪刀不知道该放在哪个位置了,越做越没有信心,最后直接哭着说:“我不会,我不做了。”
班级里的老师和其他家长三番几次投去诧异的眼光,我坐在女儿身边,听到这些话后,也不免有些烦躁。
如果生活中,父母总是去纠结孩子的每一个小错误和每一个不完美,那么这种过度的关注,会抑制孩子尝试的勇气并削弱孩子的自信心。
02.放过小事,放过孩子
女儿中班基本没有什么作业,但到了周末,哥哥要写作业,我要工作,就没有人陪她玩了。
我想让她坐下来安静一会儿,就给她买了有图案的绘画本,每当她没事干的时候,就让她画一下。
没想到她每次只画一小个,比如一朵小花,一只小猫,小狐狸那种,也就3分钟左右就画好了,想让她再画一个,她就不乐意了。
甚至有一次为了让她能多画会儿,我给她安排了一页纸,结果她一大笔下去,乱涂乱画起来。
我转念一想,又不是要当画家,干嘛这么多要求,就随她吧。
后面也是想画多少就画多少,反而她画得更细致更开心了。
所以呀,放过小事,放过孩子。
为人父母,应该是为孩子遮风挡雨,而不是把“风雨”带到孩子的身边。
03.忽视小事,把精力放重点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发了一张照片,是孩子入神地看漫画书的图片,并配文:“可惜喜欢看的是漫画。”
孩子喜欢阅读,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朋友认为孩子读的是漫画,读的是那种“不正派”的书,比如漫画,杂志,轻小说。
事实上,父母可别小看了漫画书,里面还是有很多知识点的,我们只要选择的书,健康,正能量是可以的。
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图像和文字,不仅让孩子理解复杂的情节和情感,而且还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阅读的本质是开阔视野,培养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纠结于它的形式。
这本是一件小事,父母却把精力放在了孩子阅读的不是正经的文字书而想纠正孩子。
作为父母,只有忽视小事,把精力放在重点,在大事上给予孩子引导和鼓励,小事上表现出从容与理解,孩子才能感受到被爱和支持。
最后的话
孩子快乐,能从父母和身边的人感受到幸福,这才是大事。
父母学会在小事上适度放手,给予孩子信任,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把目光放到那些美好而重要的事情上,和孩子一同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相信孩子,放手孩子,相信孩子会拥有越来越美好的未来。
最后,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和人生会越来越幸福。
作者介绍:我是小月娟,90后二胎宝妈,终身学习者。专注女性成长及育儿干货。
关注我,育儿路上,我们一路同行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