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在路上无意听到一个妈妈和孩子的对话,孩子在妈妈面前小心翼翼的说在幼儿园里尿裤子了,妈妈很生气地说:你怎么尿裤子了呀?孩子被妈妈说话的语气给吓哭了,本来是想得到妈妈的安慰,却换来了一顿指责,孩子脆弱的心一下子决了堤。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小事,本来是无关紧要,被父母放大了,就变成了孩子过不去的大事。
如果不断的在小事上消耗孩子,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1父母不断纠错,是孩子难以走出的阴影
听朋友说,从小父母就管教她很严格,小时候掉在桌上一粒饭,父母都会指责她浪费粮食;
鞋子没放整齐,会说她不爱整洁;
衣服上弄脏了也会说。
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事情,她的父母都能挑出一大堆的毛病,还要讲许多的大道理。
长大了同样一件小事,会对她不停纠错,就像是犯了天大的事一样。
以至于现在只要在父母身边都谨小慎微,胆战心惊,只要一点小事没做好,都非常害怕。
这样的成长经历,让我经常处于敏感内耗状态。
其实孩子最怕的不是物质匮乏,而是父母无时无刻指责和打压。
2放下小事,避免家庭内耗
网上有女孩子分享她的故事,她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怎么这么没用,明明每次考试都能考得不错,只因她考得不是第一名。
看到孩子一点小事没做好,就忍不住想要指责,怎么那么马虎,怎么那么不小心,于是就给孩子贴了那么多的负面标签。
这些看似是在提醒孩子,实际上越来越使孩子胆小和不安。
其实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内耗。
在小事上不断消耗孩子,不仅会损害孩子的精气神还有向上的动力。
不是说大人不能管教,而是要改变方式。
用积极的方式,不要不断纠错和挑刺。
没有任何一个人,当他在你面前感觉很糟糕时,他还会愿意听你讲道理。
一个人只有在别人面前感觉有价值的时候,他才会愿意听你说。
3允许孩子犯错,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去探索,然而在做的过程中难免会经验不足,容易出错。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而是包容和接纳,然后做出正确的引导。
衣服脏了,洗洗就好。
东西乱了,整理好就行。
与其指责不如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小到一顿饭,大到一个旅行计划。
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试错,那么孩子做事才会越来越顺,越来越有经验。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一个温暖的地方,父母的松弛,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做错了事重头再来,包容孩子一些小事情。
在有爱的环境下,父母不束缚,孩子才能越走越远。
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遇到事情一起想办法解决,只有父母不过多干涉,孩子才能乐观开朗,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