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十三势歌》,《十三势歌》这篇歌诀,最早是出现在李亦畬前辈1881年抄赠郝为真前辈的《太极拳谱》中。在这份拳谱中,首次书面出现了太极拳这三个字。
说到太极拳谁发明的,什么说法都有。有说陈家沟陈氏先人创的,有说张三丰创的,虽说论战各方都气势如虹,但一细看论据,基本都是漏洞百出的,不会比胡编乱造好多少。倒是李亦畬前辈讲得最实在: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
虽说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但太极拳这个名称,武禹襄前辈最先注册的可能性最大。要知道,杨露禅前辈当初在京师打天下,说:“我这绵拳除了铜人、铁人、石人不能打,父母生的有血有肉的都能打!”这充分显示了前辈的自信,也点出了,当初杨家管这拳叫绵拳。
至于后来那个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书赠的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估计不是杨家掏的银子,就是弟子门生送了珠宝,请名人背书而已。毕竟杨家在京城教拳是商业行为,做点广告还是需要的。
那个所谓的帝师,挣钱的手段,不会比我们天朝的其他官员差太多的。
杨家和武家确实是关系不错,据说武家一开始就资助杨露禅前辈去陈沟,是不是去偷拳我不知道,反正后来又介绍他去皇城根下傍大款、赚银子。所以,太极拳这三个字,杨家用了也就用了,估计武家当时也不在乎,毕竟当时人们还没有商标法意识么。
现在,什么拳都粘上“太极”两个字,我猜武家后人肠子都悔青了,就恨祖爷爷当年没去大清朝工商总局实名注册“太极拳”。否则的话,注册个公司,就靠收收品牌使用费估计就能折腾上市了。上市后,公司营业收入应该能超过少林寺。
不过就算注册可能也没用。记得我小时候,上海有种糖果,叫“大白兔”奶糖。那时候挺稀罕的,不是随便走店里就能买来的。后来改革开放了,一下子出来一大群什么小白兔、大灰兔什么的。所以啊,山寨也不是近几年才有的,满地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太极拳也太正常不过了。
虽说太极拳本来就是一套技击的训练系统,外形各式各样也很正常。但我觉得太极拳还是应该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我认为就是李亦畬前辈1881年抄赠郝为真前辈的那几篇拳论,包括据说是王宗岳写的《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工歌诀》(就是十三势歌啦),还有武禹襄前辈和李亦畬前辈写的《身法八要》、《打手要言》、《五字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等等等等。
如果我们练的拳,符合了那些个拳论的要求,一步一步印证了拳论所描述的状态,不管叫什么名字,不管是什么样子,狮子我认为,都可以算是太极拳。如果根本合不上那些拳论,就算叫太极拳,就算正宗嫡传,就算你是陈沟、永年姓陈姓杨的,嘿嘿!其实你懂的。
所以啊,对于想练出狮子我眼中真正太极拳功夫的朋友,最好能看看那些个拳论,当然不看也没关系,只要听我狮子东拉西扯,多多少少也能扯到一些的,就是多费点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