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从网上搜索了《十三势行工歌诀》,也没细看就转发了出来。一位朋友很快发来微信,说我转错了很多。我立刻翻出郝少如前辈编写的《武式太极拳》一书,这是我带到加拿大仅有的关于太极拳的两本书之一。这本书很薄,书里第六部分就是一些附录,附录一就是李亦畬先生于1881年抄赠郝为真的王宗岳《太极拳谱》全文。
确如朋友所言,我转载的《十三势歌》中差错不少。我按照书中内容,重新刊登一遍,朋友们可以按照这次为准。
十三势行工歌诀
十三总势莫轻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痴。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工用无息法自休。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疑。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遗叹惜。
这里对于指出我差错的朋友表示感谢!
上一篇文字发出后,原本以为很多朋友会不高兴,毕竟这个世界上练杨式拳的朋友多么,狮子你竟然敢说太极拳三个字是武禹襄提出的,要知道,太极拳的金字招牌可是我们老杨家三代擦亮的。话是没错,太极拳三个字,扬名世界,杨家功劳第一。可谁最先提出这个名称,我还是愿意相信是武禹襄前辈,因为在武禹襄前辈之前,有太极之名,也有拳术之实,可就是找不到把太极拳三个字连在一起的文字记录,以前这玩意儿就叫绵拳、长拳、十三势。
其实杨家早期也是有理论的,不过,杨家的理论更多的是练法的阐述,我抄录几条《杨家太极拳老拳谱》目录:一、八门五步,二、八门五步用功法,三、固有分明法,四、沾黏连随,五、顶匾丢抗……好了,我不抄了,三十二目,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找来看看,如果有谁能看这个玩意儿练出了太极拳功夫,估计也是神人级的。
据说吴家传抄的杨家老谱也是有老三本的,所谓的老三本,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工歌诀》、《打手要言》片段。也不知道是吴家从杨家直接抄了老三本,还是后代从武氏拳谱里增抄了老三本,反正一笔糊涂账。中华无信史,何况是武林野史。
虽说是一笔糊涂账,但我们可以发现,认认真真、原原本本继承了杨家太极拳的吴氏太极拳,也是很认可老三本的,那三篇东西作为太极拳的标准,不是狮子我一个人认定的,放在几十年前,要是不认可老三本,估计太极拳界不会有人认为你练得是太极拳。不过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即使背出了老三本,也不一定练得出太极拳功夫。话再说回来,即使练不出太极拳功夫,但读了老三本,至少知道个太极拳大概是个什么玩意儿,不至于太容易被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