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建构区是最为吸引孩子的区域之一,在这里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运用垒高、拼接、平铺等搭建。
小班下学期幼儿依旧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在老师引导下可以和同伴一起完成。
区域游戏时间,桐桐朗朗迦勒取出积木,进行搭建活动,我们今天搭什么呢?
桐桐:老师,星期天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去我们附近的澜湾艺术公园玩,春天的公园也太美了吧!
朗朗:之前,我和奶奶也一起去过的,公园里可好看了!花都开了。
我: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迦勒:老师,澜湾艺术公园在白沙河上面,还有一座小拱桥,旁边还有一个小凉亭,还有.....
我们开始行动吧。
朗朗:我来搭公园的亭子,亭子上面的封顶是有角的,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用圆柱把亭子平地架起,然后用平铺的方法把亭子的地基打好。
迦勒:亭子是比较高的,所以要用两个圆柱形的积木把它架的很高。三个小伙伴小心翼翼的一人一个边,亭子很快就搭好了。
桐桐:小桥和亭子下面都有一道台阶,那是方便人们可以走上来。可是大家怎么往上走呢?嗯,让我来想想,那我们就来摆一个人们可以走的路吧。
朗朗:旁边也是得搭个亭子,因为公园很大。也可以用圆柱形的积木。说着,他拿来了长木块条开始拼搭连环亭子。
可是圆柱形个积木不够了,怎么办呀?三个小伙伴,犯了难。
桐桐:“老师,可是圆柱形的没有了,我们还想再重新做一个亭子啊。这个亭子下面还有小河呢!”
我:“我们之前是不是说可以用其他的物品代替我们找一找,除了圆柱形的积木,还有什么材料可以支撑其他呢?”三个小伙伴围着搭建的材料绕了一圈,很快就发现了,小朋友收起来的废旧直筒,无论是个头还是大小都正合适。
迦勒:“老师用这个纸筒可以吗?”
我:“我们可以用它来试一试。”
果然等大家小心翼翼地放上去,大小正合适。
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用积木圆柱和纸筒圆柱圆柱体作为支撑,在小公园的基础上扩大建筑物的体积,将原用的小短板换成大长板,板子与板子之间排排队,相连接,并且用华德福对亭子和小桥进行装饰。这样我们的搭建公园建筑就初具雏形了。
我:“春天的公园里除了有各种小亭子,小桥我们还应该添加一些什么呢?”
迦勒:还有很多的花和树。
桐桐:“小花园的里的花太少了,让我来想想办法。”
桐桐很快去植物角和美工区借了各种花枝回来,这样公园就更有春天的气息了。
教师思考:1.桐桐迦勒和朗朗对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情况说明,他们对搭建区的材料比较熟悉,也经常参与搭建区的活动,在材料缺少的时候能通过比较它的形状,然后根据需要选取自己合适的材料,用来搭建作品。在讲评环节,应该也提醒其他幼儿可以多多思考搭建建筑的时候除了当前的这种积木还有什么物品可以代替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展现不同的搭建作品。
2.春天的气息日渐浓厚,幼儿获得关于赏春天春游的新经验后,我们应趁热打铁,鼓励幼儿去仔细看一看我们所游玩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把自己当时的情景带入到活动区丰富经验,完善自己的搭建技能。
《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而通过与主题契合的搭建活动,体现出的实践性、全面性、知识性、差异性、趣味性均符合幼儿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