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佣的故事》的书介足以让我对这本书产生强烈的兴趣:“《纽约时报》2019年百本值得关注图书、美国亚马逊2019年百本最佳图书、最佳非虚构作品、最佳回忆录、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2019年夏季书单推荐,NetfIix购下影视版权、《华盛顿邮报》2019年50部杰出非虚构作品、《底特律新闻报》2019年最受瞩目新书、《福布斯》年度最受期待图书、《魅力》杂志2019年最佳图书、《卫报》《时代》《出版人周刊》联袂推荐、《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芭芭拉•埃伦赖希亲撰序言”。如此被美国前总统、媒体、大众看重的书到底讲了些什么?看中文译作的书名《女佣的故事》,我脑海里闪现的却是西欧文学里穿着制服,梳着发髻,端着盘子,不苟言笑、彬彬有礼的贵族之家女仆形象,她们虽然地位卑微、辛勤劳碌,却也接受过良好的培训,有着规范的工作标准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而这本书中的女佣是临时雇佣的清洁女佣,“家政服务工作者”,受雇于清洁公司,开着破旧的汽车在各个主顾家中做深度清洁工作。本书的原名《Maid》,副标题:“Hard Work, Low Pay and a Mother's Will to Survive”,中文译名《女佣的故事:我只想让我的女儿有个家》。“我只想让我女儿有个家;光是养活自己,那不叫活着。”如此悲伤的表述足以让人心碎。
这就是一个让人心碎的非虚构故事,这是作者斯蒂芬妮•兰德本人的真实经历。斯蒂芬妮在做母亲之前应该不是个有头脑的女孩,她小时候还有一段美好的幸福时光,完整的家庭、忠诚的信仰、良好的家境和相对温和融洽的家族亲情,可不知什么时候起她失去了一切,家产变卖、父母离异各自成家各奔东西、祖母生病祖父破产、家庭成员收入不定……她逐渐失去了安全感,她在外寻找温暖,在遇到暴躁且完全没有责任心的杰米后迷乱了,放弃了学业未婚同居,她在28岁时意外怀孕,明知杰米不会承担养育责任却还是生下了女儿米娅,虽然法律规定了父亲应承担相应责任并会强制执行,但显然意味着若想米娅过得更好作为母亲就要承担更多了。在斯蒂芬妮成为母亲后发现杰米的语言暴力越来越严重,时而还伴随着暴力行为倾向和暴躁和自私的折磨威胁。她不得不带着九个月的女儿离开杰米的房车,投奔父亲继母。在寄人篱下的日子里,她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亲人的重压、无奈与疏离,她又不得不住进逼仄的收容所,领着食品券,饱受白眼和歧视。斯蒂芬妮一无所有,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她开始去做女佣的工作,给中产阶级家庭做阶段性的深度卫生清理。她往返于十多个各色家庭,清理地毯,打扫房屋,刷洗恶心的马桶,清洁下水道,收拾垃圾……在沉重繁杂的家务劳动中,她窥探着各家的私生活,这并不是她的乐趣,因为她只能从这些琐事里寻找与社会结合点,她要带孩子,她要学习功课,她要靠体力和时间挣钱……她挣着那么一点点的生活费却耗费了她应该陪护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她付出了所有的精力只是为了孩子有个家。
斯蒂芬妮•兰德没有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离异的父母自顾不暇,身无分文的拮据让她面对亲戚时遭遇到冷脸和白眼。她只能申请政府救济,看似全面的美国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社会福利制度只能勉强让母女俩活下去,而繁琐的申请流程、限制让斯蒂芬妮•兰德举步维艰,尤其是对于斯蒂芬妮这样不甘于贫困,还想奋力翻转命运的人来说,似乎得经历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有些付出甚至是以孩子的健康和陪护时间为代价的。最不堪的还不止是吃不饱,住得差,而是贫富差距巨大造成的阶级偏见,那些来自富人的鄙视和批判,这些对体力劳动者的关于道德和智力的评判深深刺激了这位单身母亲。她不想她的女儿还要遭受这样的歧视。
斯蒂芬妮从没有忘记她要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生存。她身处泥淖却仍仰望星空,斯蒂芬妮在最贫困的时候反省一路走来的艰辛,最后悔的是放弃了学业。当她最困顿的时候,她不顾体力劳动带来的伤痛和劳累,在照顾孩子之余拿起了书本,开始了学历研修和网络写作。她倾尽全力地挣扎试图走出贫困,她坚持梦想奋斗不息想要翻转命运。她做到了,她用她的故事告诉人们:艰辛和努力自有收获,磨砺和奋斗终会成功。
我也认识几位伟大的单身母亲,她们为了孩子自己吃苦受累,甘于寂寞,拼尽全力把孩子培养成才。只是比斯蒂芬妮幸运的是她们无一例外都有父母姐妹和亲人的帮助,她们不是一个人在努力。
践行着自己的英雄主义的单身母亲们,她们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啊,我们会有机会聆听到她们的故事的。而我们更期待的是她们将不只是一个人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