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葭湄
照片/孙葭湄拍摄于婺源孔村
今天我为自已在婺源十八里桃溪拍的照配上古诗:
初春的一天,避开油菜花、避开人群、避开喧嚣,我和丈夫漫步在婺源山村的小路上。婺源的山村都依山傍水而建。当年建村时应该是为了用水和出行方便吧?但却在无意间造出了无数幅诗情画意的极美水墨画。婺源的山村,村前溪水潺潺、村后青山连绵,村里民居,无论是高墻深巷的大户人家,还是低院陋屋的贫穷村居,也都是粉墻黛瓦,都有浓浓的古朴历史的气息。
那天当我们路过一山村时,村民告之这是孔村。听到孔村这二个字,我的神经被深深的触动了:因为我二姑的女儿杏珠就是从县城嫁到孔村潘姓人家的!我不由得思绪万千!从二姑给我留下的所有记忆、当年我和杏珠家兄弟姐妹一起的童年趣事、杏珠小时候的小名、孔村潘家的历史、二姑来上海玩时告诉我们杏珠结婚后的生活……二姑说杏珠很能干,她不仅和丈夫一起下田干活,还把县城生活的种种带到了山村。她在村里开了油条铺,为附近几个村里的小孩带来了美味的早点和欢快。她从別人手里买下一套二手的修鞋工具,空余时间她背着修鞋工具走村串巷,为村民修补解放鞋(当时农村很流行的一种晴雨天都能穿的草绿色橡胶底鞋,在此之前是部队战士穿的,不知何时在农村流行了起来)。修补鞋要工具,也要有一定的技术,杏珠走村串巷,为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带来了便利。我边走边絮絮叨叨地向我丈夫诉说着,他也听得津津有味。几经问询,终于在一溪边小巷被村民告之杏珠家到了。村民说巷口有院墻的二层新房是杏珠大儿子家的,巷子最后的老房子是杏珠和丈夫住的。但她及丈夫到县城女儿家去了,老房子借给邻居住。她大儿子一家也去了县城,新房子空关着。听后我有点遗憾,邻居热情地请我们进去坐坐。我们回绝了邻居的好意,只是帮邻居老人拍了张照片。回上海整理照片时,觉得这张照片虽然房子是老的简陋的,但却有种无以言表的婺源山村之美。
这张照片使我记起宋代诗人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张照片引来朋友们一片称赞:“原生态的山里人家!”
接着我们沿孔村小溪漫步。忽见在小溪上架着一个木匾,一个小女孩坐在木匾上玩耍,她十分可爱,那木匾架在小溪上的景象又是那么特殊,我说:“她家大人也不怕她掉下水中去?”当我拿着手机对着她,想拍下这难得的景头时,她甜甜的对着我笑,那带着娇羞的笑容的小脸仿佛是一朵盛开的小花,我的心被振撼了!我的心醉了!
当走到孔村村头时,我发现丈夫背着双肩包走在石径路上很有感觉,于是帮他拍下了这张他万分满意的照片,并配上古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天。”
这张照片得到朋友们一致好评,他们说:“照片拍得好、风景美极了、诗配得极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