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相比起死去的沙丁鱼更喜欢活鱼,但捕捞到的沙丁鱼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为了不让沙丁鱼死去,挪威人每次都在沙丁鱼的中间丢一条鲶鱼,鲶鱼和沙丁鱼之间彼此产生摩擦和争端,使得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的游动。这个方法成功的使得捕捞的沙丁鱼可以活蹦乱跳的到达港口,卖给别人。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的来源。
“鲶鱼效应”多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一个企业的团队成员之间互相熟识、了解,他们之间缺少了活力和新鲜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惰性。而这个时候,领导就会丢一条“鲶鱼”进去,让他们产生紧张感,促进他们的工作效率。而这个“鲶鱼”通常指的是新人。
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原来我曾经是一条鲶鱼,而现在的我已经变成了一只沙丁鱼。第二反应是资本家从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你的价值从头到尾都要被挖掘地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去年刚入职的时候,我是一只“鲶鱼”,那个时候,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有一颗想要表现的心。迫切的想证实自己的价值,于是,我总是抢着干活,积极和领导汇报工作,想要在领导的心里留下好印象。一年过去了,我的工作热情退却了,工作任务我只想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领导安排的任务则是能拖就拖,我意识到,工作就只是工作而已,太在意工作只会让你的生活全部都是工作,而你收获的只会是一肚子牢骚和闷气。
企业多么聪明呀,它能不知道原来的那一批“鲶鱼”已经变成了“沙丁鱼了吗?他们现在只想躺平混吃。于是,新的一批“鲶鱼”入职了。
新人入职来到我们实验室的那天,我突然开始有了危机感。“没有人是不可以被替代的”我的脑海中闪过了这句话。新同事们开始各自找活干,积极的学习,积极的汇报,我看着他们就仿佛是看着去年的我自己。这个时候,领导也会找你谈话,说一些“你要是不好好干,我随时可以替换掉你。”这样的话,这些话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它对于“鲶鱼效应”起到了催化促进的作用。我们这些老员工瞬间就开始警觉起来了,脑子里的警铃开始响起来了,看来是时候找点事情做了。
于是,企业和领导的目的达成了。整个部门都动起来了,每个人都开始给自己找事干,完成自己手上未完成的项目或者寻找新的项目,这个部门在经过两三个月的沉寂,重新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不可否认,这些“鲶鱼”确实是有点用的,可我们在看着他们的同时,也会在心里唏嘘。大家都心知肚明,职场新人对待工作的热情能维持多久呢?一年以后的他们就是现在的我们不是吗?
鲶鱼终究还是会变成沙丁鱼,在他们即将躺平任嘲的时候,渔夫自会再丢一批新的鲶鱼进去。这样一轮又一轮的刺激,一年还有用,两年或许也会有用,那么三年五年呢?沙丁鱼早已经倦了,丢再多的鲶鱼也不唤不醒想要躺平混吃的沙丁鱼了。
那我们这些沙丁鱼究竟要靠什么才可以永远葆有活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