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呢?
一、贴近生活。
成功的数学教学是让学生去经历、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因为学生对“生活中的东西”更感兴趣,因而更愿去探索。如,在学习“利息”一节内容时,就要要求学生课前进行社会调查或咨询家长收集到有关“利息”的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怀着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就“存钱的好处”“利息降低后,国家和个人谁受益?”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既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又解决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二、利用团队。
教学中要尽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多渠道给学生提供交流机会,使学生通过讨论、操作、反馈和探索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并对自己和他人观点进行反思,从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一个圆锥、四个圆柱或一个圆柱、四个圆锥进行观察分析和操作实验,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就会归纳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还通过探究争论获得更多灵感解决更多问题。
总之,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很多,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善于总结,我们就会找到更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好方法和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