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花有花语,菩提自然会有自己的“物语”。
大家知道《唐诗三百首》选的第一首诗,是谁的吗?
先普及一下,《唐诗三百首》入选的唐代诗人77位,收录诗作共311首。
先说说入选数量“龙虎榜”,排列前三的分别是: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
看来,诗圣、诗佛、诗仙,名不虚传。
现在揭晓答案:唐诗三百首》选的第一首诗,是张九龄的《感遇》二首。
张九龄被称为“盛唐的最后一个贤相”,是王维的恩师。
《感遇》其一中,有这么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有本心”,这个“本心”就是“菩提”。
我们现在回到这个专题:“菩提物语”。
张九龄自比“芝兰”,那么,他的“物语”就是:“芝兰生于空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诗佛王维,奉张九龄为“恩师”。
前不久,央视推出了“大唐诗人传”系列节目,在王维这部片子中,王维始终佩戴着一条手串——红豆菩提。这是夫人送给他的,王维十分珍惜。然而,生命无常。三十而立之年,妻子离世,王维至此终年,没有再娶。
大家应该对王维的那首《相思》耳熟能详吧?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关于“红豆”,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有男子出征,其妻常倚于门前大树下,祈望夫归。刀火无情,其夫后来,战死疆场。因思念夫君,妻朝夕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鲜红的血滴。日久生情,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红豆”。人们感其情真,称之为“相思豆”。
在中国民间,“相思豆”和玉一样,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开运吉祥神物。
男女定亲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相思豆”手环或项链,以象征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王维诗中所说的“相思豆”,是一种叫做“海红豆”的菩提子。额外说一句,我们平时熬粥用的所谓“红豆”,实际应该叫“赤小豆”。食用的东西,与“红豆文化”无关。
海红豆,也叫“孔雀豆、红豆、相思豆”,属于落叶小乔木。
“红豆生南国”。在南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相思豆”树能长到三四米高。其结出来的“相思豆”,质坚如铁、色艳如血、红而发亮,色泽晶莹,并且永不褪色。
你看啊,“相思豆”果,近椭圆形,中间厚而鼓、四周薄而扁,酷似跳动的心脏。
研究菩提文化,久而久之,我时常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的红色,是由边缘向内部逐步加深的;最里面,又有一个“心形曲线”,围住特别艳红的部分,真是“一豆双心”,心心相印。
这就是“相思豆”,一种充满灵气而奇妙的种子,像人一样,是“心有相思之苦”,难以化解,最终凝结而成。 所以,人们称之为“红心菩提子”,又叫“血菩提”。
情感最真,相思最苦。此所谓:怕相思,已相思,情陷相思无处辞,泪眼痕丝丝。
谈到这里,忽然想起那首风靡一时的歌曲《红豆》。王菲在歌中唱道: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当代有位女诗人写了一句诗:“夕阳一点如红豆,已把相思写满天。”
红豆已然成为,中国文化密码中“相思”的代名词。这就是红豆的菩提物语:相思。
在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笔下,写不尽的相思,写不尽的红豆。
王维的《红豆》,无疑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红豆啊,就生长在你们南方。春天到了,它又萌发出几许新枝?真希望你啊,能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解相思之意。相思最真,相思也最苦。
看似句句写“红豆”,实则句句言“真情”。不用雕琢,不用渲染,以近乎聊天般的口吻,把深深的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这或许,就是此诗的高妙之处。站在研究菩提文化的角度来理解,王维所作《相思》,至少还表明:在一千两百多年前,大唐子民们,尤其是时尚人士,已经十分喜爱用“相思豆”作饰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大唐盛世,在珠光宝气的“簇拥”中,那一抹“红”,绝对如超凡脱俗的“小清新”,同样值得“追捧”。
今天是“菩提物语”系列第一讲。
红豆,只是菩提家族中的普通一员。
这里来强调一下菩提子的定义:一切草木的果实或者果核。这是狭义的定义。那么,广义的菩提子,则包括世间万物。比如黄花梨、小叶紫檀、红酸枝。
大自然是个神奇的造物主,动植物家族有什么,它就给你造什么。比如“紫金鼠”,活脱脱就是一个老鼠脸。
我曾经看到一个菩提子图谱,大约有218种。
花有“花语”,每一种菩提子都有自己的“物语”。
此所谓“草木有本心,独与知音语。”
很乐意与诸君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
我们不妨找一个地方坐下来,一起聊一聊菩提文化,
不管你来与不来,我始终在这里,等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