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忙碌的一天,上午和下午都有不同的活动,尤其是下午。两个活动先后时间开始,有叠加,也都是现场的不可控,当然都很重要,一个是下午2点开始预计到4点结束的比赛,一个是2点半开始预计到3点40分左右轮到我的答辩。
之前和相关职能部门、学院也进行了沟通和协调,也许是现场控制进程不好把控,也许是答辩活动的逻辑性安排不容调整,尽管做了一些调整,但是冲突的时间点就在那个时间段,让我也面临着选择,也在考验着工作的方式方法。
怎么办?
把答辩的PPT提前再次准备好,精准到每一张PPT需要多少时间,需要讲什么话,把讲稿一次次磨砺成不管是谁都可以答辩的模式。
把比赛的材料再一次梳理清晰,尤其是细节上的关键点用红色笔标红加粗,把整个流程在脑海里默读几遍,形成惯性自然模式。
选择二者都要兼顾,那就制定好工作预案,如果2点开始的比赛3点40分还没有结束,委托他人代为答辩,如果来得及就尽量安全抵达,参加答辩,但是不管何时结束比赛,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答辩现场。
忙完这些,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将PPT和文稿材料打包发送,稍微才可心安,也暗暗祈祷一切顺利,时间上能够无缝衔接。
第二天中午,再次确认了工作预案,也同样信心饱满开始2点的比赛。时间在流程环节中流逝,除了颁奖仪式外已经3点40分了,主办单位非常体谅我让我赶紧参加下一场活动。
坐在车上,上高架,和工作人员微信联系,告知时间,得知还有一位选手就轮到,加足马力,赶在4点零1分进了校园,一路小跑到场地,俨然听到工作预案已经开始实施,委托答辩已经开讲,时间没有刚刚好,就相差整整一分钟吧。
有点遗憾,但是看到答辩人讲稿和PPT配合得也比较流畅,展示得也很充分,悬在嗓子眼里的心稍微放下,也算看到了绝大部分的答辩过程吧。
就差一分钟,成为周五忙碌工作一点体会,如果早一分钟赶到现场那该多好。可是,时间真的重来,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取舍固然重要,合理的衔接我认为更重要。
人的一生有无数的选择,无关对错,只取决于你愿意看山水还是赏花开。
我们在日常的学生工作当中,也会遇到时间冲突的选择,该怎样面对和处理,也确实需要定力和方法,很多时候多考虑一点、多做一些预案,多有一些准备,终能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多了一分钟,整个事件的处理上将会更加妥当一点,不去埋怨别人,从自身查找原因,看看有没有一些环节可以弥补,找到这样的关键点对以后的工作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更为重要。
就是因为这一分钟,也让我看到问题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这些都会影响事情的结果,早准备、早行动、早沟通、早协调、早谋划,比起遗憾的“一分钟”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