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的规则,你说了不算,你失望也好,愤怒也好,你自己想法适应。——《小巷人家》
这是一本让我感触很深的书,讲的是计划经济时期一个小院里两家人的生活,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重新恢复高考、知青返城这一些事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同的时代造就人不同的思想,在父辈那一代,总会背负一个家庭的责任,大哥要有大哥的样子,还有重男轻女观念下造成的不平等。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同一件事情从不同人的角度来看是不一样的。知青返乡但是庄超英的妹妹由于在贵州已经有了工作所以没办法回乡,但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向鹏飞有更好的生活,可以回家。从庄超英的妹妹角度来看,她想要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希望哥哥们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她没错。从黄玲的角度来看,家里根本不够住,孩子的粮票不够吃,大儿子还马上高考,不能让任何人影响自己的孩子读书,她也没有错。从庄超英父母的角度看,他们那一辈条件更艰苦都过来了,家里挤一挤,让儿子把几个孩子一起辅导一起上大学多好,庄筱婷是女孩子读书不要紧,该帮家里做事了。他们重男轻女的观念是错的,但是在他们那个年代普世的观念就是养儿防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女儿是不重要的,并且他们现在住在二儿子家,一定要对二儿子更好一些,所以从他们的角度他们也自认为没错。而庄超英组为大哥则是最多面夹击的一个角色,他的观念是要守孝道,每个月给父母寄钱,作为大哥要支撑起家照顾家人,他确实照顾到了大家却也会因此而牺牲掉自己小家,听父母的就让自己的女儿吃苦,影响儿子的前途,不听又违背孝道。这一段的情节让我发觉到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都没有错,可是事儿凑一块好像有没有很圆满的结局。
悟出了几点,
首先,原谅他人做出的一些伤害我的事儿,因为从她的角度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她不会认为自己有错,那我一直因为他人的决定自我折磨是无用的,因为他人永远不会因此而反思和后悔,那我一直自我折磨只会徒增烦恼。
第二,重新定义自私。上一辈人总喜欢骂人自私,就比你说你不想结婚,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自私,你说你不想生孩子,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自私,不想回家过年,要出去玩,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自私。以前我时常会因为他们的一遍遍说教反思是不是自己真的太自私,这么做是不是真的错了,可是我现在想想,人活一辈子,还是得按照自己舒服的状态来,尊重和倾听自己的想法不是自私,是被允许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自己这一视角来说本来就是正确的事情。
第三,接受结果的不完美,不后悔。很多时候我们做出了自认为正确的选择后,结果却依旧不尽人意,这时候我们往往第一反应就是早知道.....,可是其实我们已经做出了我们当时最好的选择了。世界是一个多维度的世界,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由多种因素所导致,并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所以选择做了就做了吧,结果是好是坏都别过于影响心情,好不自满,坏不自责。
最后,学会发疯,放下所谓的面子和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