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浸润在椎间盘退化 (IDD) 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单细胞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了 IDD 的免疫微环境。本研究整合了三个单细胞数据集。根据特征基因将髓核细胞 (NPCs) 分为亚组,通过伪时间轨迹分析分析每个亚组在 IDD 过程中的作用。使用 hdWGCNA 获得枢纽基因,并通过批量数据集和伪时间序列进一步鉴定。枢纽基因的表达定义了与免疫浸润相关的 NPC,并探讨了这些 NPC 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NPC 分为四个亚组:储备 NPC、HCL-NPC、反应 NPC 和支持 NPC,它们分别主导 IDD 的四个过程:非、轻度、中度和重度变性。SPP1 和 ICAM1 被鉴定为髓核免疫浸润枢纽基因。巨噬细胞和中幼粒细胞分别通过 SPP1-CD44 通路和 ICAM1-ITGB2 配体-受体通路在 SPP1-ICAM 双通 NPC 组中发挥促炎作用。同时,双方 NPC 都通过 ANXA1-FPR1 通路寻求中性粒细胞的自助炎症缓解。对分化和免疫浸润景观的系统分析有助于了解 IDD 的整体发展过程。我们的数据表明,SPP1 和 ICAM1 可能是治疗 IDD 炎症浸润的新靶点。
直接上结果
1. 本研究的流程图。
2. 单细胞亚群
3. 伪时间分析阐明了 IDD 进展的特点
本研究观察到四种类型 NPC 的比例在 IDD 变性过程中有所不同。后备 NPC 在前期占据了主要份额,然后又分为两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仍然以后备 NPC 为主(超过一半),而另一个主要分化为 HCL NPC。随后,它到达了关键的分叉点(红色圆圈),其中一个分支由绝大多数 HCL NPC 组成,而另一个分支继续退化并从 HCL 分化为反应 NPC。大多数响应 NPC 继续退化为辅助 NPC(图 D)。3a-c)。在组织样本水平上进一步检查细胞类型的分布,得出的结果与伪时间分析相似但不完全一致(图 D)。3d)。典型的 IDD 标记基因(如 COL1A1 和 MMP2)的表达呈具有伪时间序列的波浪状,而包括 ACAN 和 COL2A1 在内的健康 NPC 标记基因的表达逐渐降低(图 D)。3e)。这些结果证实了该序列与 IDD 的发展方向一致。
4. IDD Hub 模块和 Hub 基因的鉴定【这儿用的hdWGCNA】
响应 NPC 在时间轨迹的关键分叉点(图 1 中的红色圆圈)分支出来。3a),这是 HCL NPC 分化为支持 NPC 的过渡细胞亚群。因此,进一步评估了响应 NPC 中的特征模块。使用和声去除批处理效果后,确定了五个特征模块(软阈值 = 4)(图 D)。4a 和 b)。模块 1 (M1)
的 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 TNF-α 信号通路
和 NF-κB 信号通路
的富集(图 1)。4c)。响应 NPC 中 M1 的和谐模块特征基因 (hME) 值与其他细胞类型显著不同(图 D)。4d),并且 M1 与其他三个模块没有显著相关性(图 D)。4e),表明 M1 在反应 NPC 的炎症反应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 M1 中鉴定 IDD 免疫浸润中心基因是合理的,因为ICAM1 和 NFKB1 等炎症标志物都存在于 M1 基因网络中
(图 D)。4f)。
与 M1 模块中心基因、反应 NPC 特征标记基因和 2499 个免疫相关基因交叉后,鉴定出 7 个共表达基因(GBP2、ICAM1、NFKB1、PTX3、SAA1、SPP1 和 TNFAIP3)。通过伪时间分析验证了这 7 个基因,其中 4 个(GBP2、ICAM1、NFKB1 和 SPP1)显着表达。 GBP2、SPP1、ICAM1和NFKB1的表达从中期IDD开始增加,这与反应NPC比例的增加相一致(图5a)。此外,这七个中心基因的表达水平在 GSE70362 RNA-seq 数据集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该数据集包括 24 个不同 IDD 程度的 NP 组织样本(图5b)。仅SPP1和ICAM1的表达模式符合IDD中期增加、晚期减少的特点。随后,我们检测了不同变性程度的原代人髓核细胞中SPP1和ICAM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发现它们的趋势与数据集一致(图5c)。 Ⅲ级SPP1表达量显着高于Ⅱ、IV级(P < 0.05,P < 0.01); III级ICAM1表达量显着高于II、IV、V级(P < 0.05,P < 0.001,P < 0.01)。与软基质对照组相比,硬细胞外基质促炎模型也可以增加这两个基因的表达(图5d)。此外,WB结果显示NP组织中SPP1和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水平一致(图5e)。因此,最终选择SPP1和ICAM1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中心基因。
5. SPP1和ICAM1双向NPC主要与巨噬细胞通讯
细胞间通讯在决定各种细胞分化命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免疫细胞和 NPC 之间细胞间通讯的分析表明,秘密信号传导和细胞间接触途径是主要的通讯模式(图6a)。对免疫细胞与NPC之间细胞间通讯的分析表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是细胞通讯的关键枢纽,与免疫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密切且最为密切(图6b)。在 NPC 中,双向组细胞主要通过 SPP1 途径进行自分泌通讯。此外,巨噬细胞通过SPP1-CD44配体-受体对通过SPP1途径与双向NPC进行通信(图6c-e)。骨髓细胞通过 ICAM1-ITGB2 通路与 Both-up NPC 进行通信(图6f)。相反,当双上NPC为源细胞时,它们主要通过ICAM途径与骨髓细胞相互作用,其中ICAM1 − (ITGAX + ITGB2)配体-受体对是最重要的(图6 g)。当靶向中性粒细胞时,both-up NPC 主要依赖膜联蛋白途径,其中 ANXA1-FPR1 配体-受体对最为重要(图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