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常听到一个词,叫“跨学科学习”,如何“跨”,“跨”多大步子?却没有人出来告诉我们。于是,深圳南山小学的数学试卷出圈了,因为它成功实现了“文科理科大融合”。
据说深圳南山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卷子难度逆天,综合了数学、语文、天文、地理、理财、时政等各个方面,每道题都是“长篇大论”,读题是第一道难关。一张数学卷子,孩子需要花大量时间在题目理解上,而不是解题思路上,这是否违背了数学的学科特点呢?
按照正常思维,我们一般看到的数学卷子都是简洁明了,而深圳南山四年级的这张数学卷子却反其道而行,密密麻麻全是文字,难怪大家吐槽是“语文老师出的数学卷子”。每门学科考察的学生的能力不同,数学就是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虽说现在大力提倡阅读,但也不能“滥用”。花在读题上的时间超过思考和计算的时间,是不是会影响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
有网友说,终于知道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厌学了,学的都不考,考的都不会,还学个什么劲儿呀。我们天天提倡“减负”,可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双减政策下,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重,拔苗助长的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教考分离”呀,在学校学的是炒土豆丝,结果考的是满汉全席。它不按套路出牌,结果是害苦了学生,逼疯了家长。
我非常赞同徐杰老师的一句话:“任何一门学科,课堂上如果有必要组织“跨学科”学习活动,它所跨的那个“学科”知识,只是本学科学习的“支架”——不然呢?乱跨一气,数学出了轨,语文劈了腿,最后课堂就是个“四不像”。课堂教学如此,学科命题亦如此。”
教学和做人一样,也要注意“边界感”。比如作为妈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即可,如果硬要把手伸到孩子的生活中肆意干涉,不但会扰乱孩子正常的生活节奏,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最终闹得亲子关系不合,这也叫“课题分离”。教学也是如此,用数学的方法教数学,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用数学的方法考数学,用语文的方法考语文,这就是学科边界。
如果我们非要考一锅大杂烩的话,是否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一锅乱炖呢?一堂课,语文老师先讲五分钟,数学老师再讲五分钟,地理、政治、生物老师轮番上阵,这样才不至于“教考分离”嘛。忽然想起前段时间写过的一篇关于“双师课堂”的文章,或许按照专家的思路,“课堂大杂烩”也并非不可施行呀!
况且我看这张卷子上有些题目出的也不怎么严谨,比如这道题:下面成语所描述的事件中,哪一个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海底捞针、瓜熟蒂落、旭日东升、水滴穿石。海底捞针和水滴穿石很难评判呀,在如今这高科技的支持下,海底捞针也不是不可能吧,那水和石头的距离,以及石头的大小也很难推断出能不能穿石呀。作为数学题,不应该以“严谨”著称吗?还有第一道选择题:“四万万”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呢,你怎么看?
当然,对于深圳南山的这张创新型数学卷子,批判声和赞赏声并存,但总的来说,我看到的批判多于赞美。也希望教育专家能多听听一线教师、一线家长和一线学生的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