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新年计划好像不恰当,一年的近1/6已经过去,不过好在按旧历还没出正月,也可以说新的一年才开始吧。
一直有许多想做的事,做有难易之分,容易的有阅读、听音乐,发呆、晒太阳、散步、聊天也算,相较来说困难的事是健身、写字。目前为止,难的易的都盘算过几番,自己以没有时间为由,还没开始就有举步维艰的感觉。
应该是计划过于宏大的原因,痛定思痛,先惦记着,当下做几个微小的事情,也可以说想养成几个微小的习惯,微到轻而易举,没什么难度,不需要克服惰性也能完成,至少不好意思给自己找客观借口。
认真想想,可行的微习惯也不能太多,先贯彻四个,具体如下:
健身 改说锻炼身体有穿越回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感觉,还得称健身有紧跟时代之感。之一是举哑铃,我儿子还以为那对哑铃是儿童玩具,尽管每只是0.5公斤的重量,可它有个正式名称曰“女士哑铃”,我不认为1岁的小儿可以轻松举起。每天举十下,期望加强臂力,不积硅跬步无以至千里嘛;之二是步行,只要步行距离在半小时之内就采取这种交通方式y,上下班、到不远的超市都可以;之三还没想出来,以后补充。
学习 虽然学习绝非我所愿,但鉴于四面八方都在说我们处于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关键在于自己的这个江河日下的职业需要不断学习,故此留一点个人时间用于更新知识,每天一刻钟吧,不能再多了,因为科里电脑装有全医通软件,办公室墙上挂有投影设备,以便我们能够随时学习,再延长恐有抑郁症之虞。这是可以在家休息的正常作息时间,除此,不能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就不适宜之。
阅读 不是阅读专业书籍,理由在第二已经说明。此甚合吾意,就是看起来没啥子用处的闲书,没什么目的,就是喜欢,除了名人传记。时间有限,每天坚持看十页可以实现。最近开始看经济类的书籍,认识到一种学科一种看世界的方法。窃以为,杂一些,万一有个小概率好事砸到我头上也说不定哦…… 自从阿尔法狗大胜李世石,人工智能这个词越来越热,这个概念的核心意思是我们人类的工作会逐步被机器取代,医疗行业首当其冲,换言之,医生的工作会被诊断软件、手术机器人取代,很多同仁不以为然,我们一直以手艺人自居,以为在任何时代、任何制度,即便环境堪忧、处境艰难,只要能活着,凭着专业也总会有口饭吃。我们拒绝接受现实,但无力改变现状,我只能说“不可思议、难以预料,没有应许之地,只有不期而至”,只有接受,不可改变。至今,我仍不知道自己还能倚凭什么其他的技能去有尊严的工作生活。
写字 写字的好处是可以整理情绪、思路,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同时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经常的一个事实是腹中空空,不知写何;还有时你信心满满,锦绣文章似乎呼之欲出,下笔时却文不达意,不知所云;有时似乎有神来之笔,洋洋洒洒一通,再回头看去,废话连篇。饶是如此,坚持写写字也是可以延缓老年痴呆,尽量少给孩子找麻烦的。没写的就记记流水帐也许,每天记五十个字带标点符号不难。
践行断舍离 这个词非常流行,源于日本的理念,严格来讲,应该是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现代解释应用。我的理解简单粗暴,就是少购物多扔东西。少购物好还说,物质带来的满意虽然显而易见,但花同样的钱就可以看更多的书、去看好看的电影、和家人去吃美食、带家人去旅游,算下来,感觉这种快乐更划算、更长久;仍东西就没那么容易了,我们都不愿放弃,即使知道这样物品已经没什么用处了,可还是忍不住想将来会有用的。唯知困难才需践行,一天仍一样东西吧,可以是具体的实物、可以是收藏但从未看过的文章、也可以是手机上装的APP,以为会用,从未使用、甚至可以是PC的链接、网页。
想着四条写了五条,可喜可贺,任何时候,任何年龄,只要活着,就有好奇,生命就有无限可能;知道明天绝大还是平凡琐碎、庸常忙碌,还是要期待明天要比今天好,明天的我们要比今天成长、智慧。
愿好,我、家人、朋友、大家!
17/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