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沟通,是极重要的能力。在教育孩子方面,尤为重要。可以说,家庭中的很多问题和矛盾就是由没有沟通或沟通不当造成的。所以,良好沟通就得依托一些方法。
关键词:沟通 接纳 共情 方法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都超越不了父母爱。但生活中,这份厚重的爱往往会造成彼此间的伤害。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因为沟通出了问题,才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这样的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我们必须承认,无论结果怎样不堪,每位家长的初心都是好的。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就是因为我们的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致力于达到某种良好期冀,在交流时却忽视了人的感受,最终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就拿最近风靡荧屏的电视剧《小欢喜》来说吧。可以说,这部电视剧给教育孩子提供了真实的素材,也促使每位家长深思各自的家庭教育方式。三个家庭虽然都有不同的亲子关系版本,但三个家庭都是镜子,从中可以照见“真实”的我们。让笔者体会最深刻的一点,即学会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和根基。
方一凡,一个喜欢耍耍小聪明、不爱学习、活泼得有点调皮的男孩,被戏称为“方猴”,却善良、有趣、懂事。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遭遇怎样的情况,都能乐观的去接纳、去面对、去处理。可以说,他是这几个孩子中最正能量、性格最好的孩子。
英子,一个成绩优秀、有着执着的航天梦想、喜欢隐藏自我、内心孤独的女孩。在妈妈一次次的碾压下,得了抑郁症。还好,由于妈妈的改变,家庭关系的改变,最终慢慢恢复了正常。
杨杨,一个很有个性、酷爱赛车、但成绩不佳的男孩。虽然埋怨父母没能陪伴他成长,但杨杨的内心还是善良的,只是不愿表现出来而已。妈妈的淡定、温和,尤其是患乳腺癌以后,让这个男孩一夜间长大,有了小小男子汉的责任感,父子间的隔阂也慢慢消散。
从以上三个孩子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家庭关系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好的家庭教育,都是建立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之上。三个孩子虽然都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的问题,但都是好孩子。当然,这里说的好,是品质好。追根溯源,每个孩子的问题都出在她的原生家庭里。换句话说,父母的相处模式、沟通模式,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诚然,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父母,但父母努力成长一定是孩子最好的学习范本。如果要评选最佳沟通妈妈或爸爸的话,方圆一定是最佳爸爸,刘静一定是最佳妈妈。
我们来看最佳爸爸方圆:一个政法大学毕业,工作却很普通的男人,不是高官,亦没有高薪。对工作兢兢业业,在公司属于元老级的人物,却最终被解雇,成功成为家庭“妇男”。他最值得大家钦佩的就是他专属的沟通能力,宠妻子,哄儿子,那真叫绝。每个家都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智慧的他,总能在妻子和儿子中间秘密周旋,最终让母子皆大欢喜。比如,妻子因为孩子成绩整日焦虑、暴躁,对一凡随打随吼,方圆几分钟甚至一句话,就能叫妻子破涕为笑。最厉害的一次,妻子和儿子发生严重争吵,他抱抱妻子,再去偷偷抱抱儿子。最终说服他俩,向对方道歉。虽然没有所谓的大富大贵,甚至日子是一地鸡毛,但妻子内心是幸福的。因为被宠溺的女人,永远是向光的。虽然方圆不能给儿子太高级的物质享受,甚至连房子都没有了,但儿子一直是乐观的。遗传了父亲的基因,不!是父亲的沟通方式,处理智慧,让孩子受益一生。这个家,是最没有经济实力的,但就是我们最羡慕的!无疑,方圆的会“聊”,是夫妻、亲子间重要的润滑剂。
再来看刘静妈妈:一位知性、温婉、优雅的女性。全部电视剧来看,只有当她得知自己换了乳腺癌时,在路上和其他车产生摩擦怒过一次,其余时候都是温和的、淡定的、理性的。尤其对于性子急的丈夫——那位区长,对于有些叛逆的儿子——那个缺爱的少年,她一直是轻轻地说,慢慢地聊。对于儿子,因为她跟随丈夫外出工作没有陪伴,内心是有愧的。但她相信,只要慢慢来温暖,儿子终归会懂他们、爱他们。所以,无论儿子怎样不接受,她都在接受。对于丈夫,她是淡定的。你吼时,我闭嘴。你急时,我不急。等事情过后,再慢慢谈,这才是大智慧,也是大包容。甚至,她还成为孤独女孩英子的好朋友——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比妈还亲近的“亲”人。这个温暖的家,假如没有刘静的冷静、温和,没有刘静的合理润滑,一定是紧张的、混乱的。
综上所述,方圆爸爸、刘静妈妈都是沟通的高手。他们都是先接纳对方的情绪,让对方感觉到可依托,然后倾听他们的想法达到共情,再具体分析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我们的脸部表情、动作、声调,在和别人沟通时,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我们往往在乎的是态度、表情,而非问题实质。如果态度在开头就输了,所有的问题都没有合解的可能。无疑,方圆和刘静深知沟通艺术,更能以身作则。
那生活中像英子妈妈那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诸多亲子问题呢?
1.总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孩子
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妈妈给报的补课班孩子不想去,那他就是“没有理想”;如果孩子没有理解父母的苦心,那他就是“没良心”……诸如此类,生活中比比皆是。这样的评判暗藏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需要,对孩子来说并不公平,即使最终孩子做出让步,也并非心甘情愿的。就像剧中的英子,表面答应,实则压抑,才导致出现抑郁症。家长的自以为是,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2.总是用攀比心压制孩子
古语说,“庄稼人家的好,孩子自己的好”。但随着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愈来愈浓,孩子在家长口里往往成了“一无是处”。总是用挑剔的眼睛去夸大孩子的不足,还美其名曰“刺激效应”。孩子的自信在数不清的“比较”中,消失殆尽。可以说,比较蒙蔽了我们对孩子的爱意。说到底,这是家长的攀比心在偷偷作祟。
3.
那如何去沟通呢?
父母和孩子沟通技巧一: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主动观察才能赢得良好沟通的机会,赢得了机会才有可能成功。每天多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家务、看电视、做饭……其间谈谈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在孩子的言谈中知晓他的喜怒哀乐。只有给孩子足够的表达空间和时间,才会有有效的交流。就像刘静,一看杨杨的表情动作,就能猜测孩子的内心,这才为有效谈话提供机会。
父母和孩子沟通技巧二:感受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很沮丧。虽然你内心很失望,但更应该想到孩子也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时候,孩子需要的父母的感同身受,而非大发雷霆,更非是讽刺挖苦。“你考成这样,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妈妈的感受跟你一样。”
父母和孩子沟通技巧三:需要
孩子需要的是安慰,鼓励,方法。“咱一起坐下来,分析分析原因好吗?”然后,具体聊聊是上课状态不佳?是复习力度不够?是知识没有扎实?是缺乏做题技巧?……天下没有不想进步的孩子,只是他们在没有心灵交流的前提下,往往隐藏了自己。孩子的需要是心灵的,情感的,而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感同身受,就是不被需要。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