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睁开眼,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看微信朋友圈、看手机新闻;进了办公室,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收发邮件、查看微博、门户网站;每天反复,接收到的信息充斥大脑。每天也被各种各样的信息骚扰着,不得安宁。
我恐慌,我怕自已会变成机器,有血有肉的一台机器,只知道按部就班的运行特定的程序。我试图抵抗这种模式生活,但非常有限,我只能在工作时间以外暂时性逃离,而后还是得进入这个循环模式,继续重复。或许,重复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学会复制生活是一种安慰。
每天一如既往的忙。忙工作,忙家事,忙孩子,忙生活。早上七点前必须醒,晚上十二点前必须睡。好象已经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起码,我还在喘气;起码,我还有用处;起码,还有那么多的人需要我付出辛苦。忽然觉得苦乐掺半,各有喜忧。
前些时日,遇到昔日旧友。他告诉我,已经不在原来的岗位了。那些认识的人,发生了一些事。两个病了,其中一个是脑肿瘤。我突然想起来,他的点点滴滴,感叹生命的脆弱。“我现在是金盆洗手了。远离江湖的日子,真叫一个舒服!”他说。人到中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活得有尊严一些,能相对独立。
看他的空间日记,我笑了。他不是写文字的,却写得一针见血。比如,他说,从今天开始,喜欢的电视剧,每晚可以一集不落地看完。这后面的潜台词,只有我们彼此能懂得。我们的幸福,在于与过去的比较。从一团乱麻中抽身,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
我也喜欢看电视,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老婆很生气,说:“你是看电视还是睡觉啊?”这句话被我记住了,下次老婆犯错被我“逮住”,我就以这个句式造句,以牙还牙。
也许,夫妻之间所谓的幸福和乐趣就是磨牙、吵嘴。幸福让人平庸,让时间过得飞快。静下来的时候,脑海里浮上来一句话,“一辈子只爱一个人,一辈子住在一个地方”,这句话跟随我好多年了。我不知道是不是以前在哪里读过,还是自己想的?但是,一切还是顺其自然吧。
曾经看过一个笑话,如果有钱了,买两碗豆浆,一碗喝了,一碗看着。我说,如果有钱了,买两座房子,这边住五天,那边度周末。如果有钱了,上班上半年,那半年,扣钱吧。——那半年时间,遨游世界。可惜,还是不能舍弃,捧在手里的饭碗。老老实实朝九晚五。现在攒钱,出国旅游的梦,留待退休之后吧。
爱钓鱼的好友在河边的树荫一边垂钓,一边给我打电话,跟我聊天。末了问我,你不是上初中的时候就说要写本书吗?什么时候写出来啊,45岁之前大概差不多吧?我“啊啊”地敷衍着,赶紧转移话题。我这脑袋现在哪能写小说啊?下次他再提这事,我就要瞪大眼睛笑着说:“这是我说过的话吗?”
有一次上班,看到前面一美女,把我看呆了。我不知道她是什么职业,也许是白领,也许只是在购物商场卖货的小姐。她的气质不错,像是一株开花的树。我想,什么叫做不枉此生,就是做一个爱自己的人,幸福地享受生活。
至于是不是写出不朽的文章,是不是出名,是不是被人关注,都是外在的东西,都不那么重要。关键是自己内心深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
生命中没有非要不可的东西。只要我们愿意享受人生的乐趣,便会发现,世界上只有极少的消息值得传递。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东西可以放下,便越是富有。那些过着淡泊生活,又不引人瞩目的人,实际上是天下的富人。
在世俗的社会里,只有我们自己的生活简单了,才会成为自己的主人。那些脖子上多了一条项链、衣服上多了一枚胸针、头上多了一顶帽子的人,以及有着多余表情、多余语言、多余朋友、多余头衔的人,深究一下,便会发现,他们都是在完美和荣誉的借口下展现一种累赘,这种人可能终其一生都走不进自己人生的大门。
人的需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必需品,二是奢侈品。一些人拼命地追求财富,其实是用多余的生命交换不必要的奢侈,这类人是为获得多余的物质而活。一些人用大量的时间,贴近自然、省悟内心,只让生命之舟承载所必需的东西。这类人看似贫穷,然而这种与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贫穷,谁说不是一种富有?
简化我们的生活,会发现被挡住的风景,原来那里才是最适宜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