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判断的时候,12345……分别有不同的含义
1:1个人,是开放的。做了一个判断,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的,所以,1个人的认知和判断世界,是一个“?”/问号。
2:1+1,2个人在一起,有可能进入封闭(这是大概率)。有两种情况:
——(a)有了差异,2人博弈。
——(b)两人互相赞同,2人协同。这种情况下,整个场域就从开放变成了封闭。
如果他们的看法是对的,那还好。如果两个人的都是错的,“错”就变成了“对”。
“你也是这样认为的?”
“哎呀,对,我也是这样看的”
“看来我们是对的”……。
这时候,这2个人,这个场域,就进入了一个”认知黑洞“。(b)是一个常见的认知黑洞,黑洞中的人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这种情况会发生在两个互相认同的人之间、一个领导者和他的另一个追随者之间、两个精神病人之间……。进入黑洞,难以自拔。
3:因为”2“的认知黑洞的存在,3就很重要了。因为3中的另一个1,是一个第三者,可以指出2的错误,否则2的错误是无从被发现的。但这个错误很难纠正——掌握真理的少数人的困境。
但是,2可能会对指出错误的1说:“我们2个人这么认为,你只有1个人,少数服从多数,我们才是对的”。所以,3的困境在于,尽管有人指出错误,但很难纠正错误。掌握了真理的少数人会非常困难。这种困境会延伸到任何数量的群体。
4:4的含义是2:2,坚持错误和反对错误的人分别是2:2,这是一个僵局,它的含义和2一样。所以,很自然,需要5。
5:终于有可能3:2,可以有正确的多数3,赢过错误的少数2了。这是正常的局面,我们假定正确的人会占多数。但是如果不幸,错误的人因为群盲从众的因素而占了多数,任何多数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5、7、9……再多也没有用了。
……
以上,就是1/2/3/4/5……在群体决策和判断中的不同含义。
如果在群体中,错误的人达到一定比例,就非常难以纠错了。
延展开来,如果你要防止错误,就不要让错误的人扎堆、聚合……否则就会非常困难。一个傻子、一个流氓,单独的个体可能会胆怯不坚定,但是如果是一群……,这就是洗脑心理学和群体认知学的基本机制,群体性狂热的集体认知,互相强化和支持并得以固化。
普通大众,在短期内可以偶尔地但多发性地陷入集体性认知错误(乡岗、以及这20年发生的国际事件……都是很典型的例子)。换而言之,我们在短期内难以信任大众的集体判断力。好在大众在长期内会具有足够理性,这就是“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为了降低大众短期集体决策的错误概率,才有了精英制。精英犯集体性错误的概率尽管存在,但较之大众大大降低了。
在精英制中,依然还是会存在短期集体性错误,要防止两种情况:1)多数的非理性;2)多数对某些个体的跟随(多数人放弃判断力去跟随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更小的群体)。前者在精英中是小概率事件。而后者则是反对个人迷思出发点。如果每一个精英都能有独立的思考和行动能力,那么这种情况就会被有效防止。
略带反讽意义的是,现代party的存在,极大程度上强化了“多数跟随”这一机制。party本质上是“主张/意见一致性团体”,并且具有某种强制的意见同一性倾向,成员之间互相强化。这使得少数party制,比如2&%D,从多人博弈退化为两个组织认知的博弈,类似于1:1的2人博弈,内部适用于意见跟随。所以,2&%D可能是一种最差的制度,因为精英认知、意见和表达的个体独立性才是精英群体集体认知正确的保证。所以,继而引出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止2&%D制的这种弊端呢。
……
这是相当难的问题,先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