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现今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恶劣的市场状况对企业的内在因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企业内部的第一要素是人,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学科是心理学。这种联系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学的融合体将成为知识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本文简单介绍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状态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对环境也能够有良好的建立能力,并能充分发挥个体本身的能力和潜力。相反,心理健康状态不佳,表现出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不良,在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下,员工很难有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因此心理健康状态是直接影响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基础。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活动;是研究并解决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调整,人与事的配合,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的总称。从以上的概念对比中不难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调动人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是心理健康状态的一个表现, 而心理健康状态又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所以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渗透至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层面,以下简单介谈论一下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1员工招聘员工招聘是为企业补充所缺员工而进行的寻找和发现符合工作要求的申请者活动。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传统得选拔方法、招聘流程耗费了企业的人力和财力,也无法客观的发现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人才,。而现今的选拔招聘模式将量表、心里健康测验等心理学成果合理应用,做到人出匹配(岗位胜任)。
2员工培训为了使企业现有人力资源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员工进步的要求就需要组织员工的教育培训与员工的智力潜能开发。心理学中心理需求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解决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之间的矛盾问题,个体与团体的需求差异矛盾,有助于培训效率的提高。另外,将操作系统培训与心智系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会成为未来众多培训的主流模式。根据冯忠良教授的“结构一定向教学”和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可知:心智技能是有内隐性,简缩性的特点。它往往存在于行业专家的头脑中,需要把专家经验外化出来,这就需要心智技能培训。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了员工培训中可以更好的发挥人的潜力,了解员工的心理需要与发展愿望,并予以针对性的满足,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员工激励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可以知道需要是从底层次逐级上升的。较高的需要是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的。而员工各种各样本身内在的、强烈要求得到满足的需要,会产生动机,动机的外在反映是行为。根据马克斯—多德森定律可知动机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动机与效率之间是“倒U 形曲线”的关系。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动适当的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过强的动机又会引起个体的高度焦虑和紧张,反而会使工作效率降低。这就要求管理者制定激励制度前必须对员工的需要的了解、动机的把握,从而切实可行的达成激励的最终目标———使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在客观上达成一致。在激励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如动机、激发理论、奖惩理论、过程激励理论等为员工设计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和考核手段。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一条成功管理之道———通过改变外界刺激来控制员工个体行为。
4员工压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石林教授认为,企业员工对于压力反应大致分成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反应,常常出现疲劳、头痛、气闷、耳鸣,这是生理上的反应。二是心理反应,如焦虑、紧张、情绪低落、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三是行为反应,如吸烟次数增多、爱发脾气、对子女教育不如以前关心等等。由此可知,企业员工对压力的反应从各个方面对绩效的提高起到阻碍作用。而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压力的控制方法,如宣泄、心理咨询、培养员工自我减压能力、确定适当的追求目标、培养业余爱好等等。并且目前,一项名叫“员工心理援助系统———EAP”正在为许多企业服务,解决企业关于员工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方面的问题。
5员工交往美国的某些研究表明,管理者60%以上的时间是用于交往,而且在探索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工作分析、员工选拔、培训、激励、安置等方面都需要沟通来完成。员工之间的交往可以减轻一定的工作压力,还有可能产生或加深员工的职业兴趣,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所以员工交流、沟通是管理中的重点。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际方法,如心理冲突的解决,人在交往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自身利益与他人诉求相矛盾的情况,这时就产生了心理矛盾,假若知道某人的优势动机,就可以预测他心理选择和行为动机,使员工在交往中尽量避免与他人的优势动机矛盾,在交流中尽量避开矛盾话题,从而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获取企业最大利润。综上所述,我们可知心理学研究成果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