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就好
“孩子,你前段时间一直不舒服,何老师看到你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的样子,很心疼,很想为你做些什么,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帮助你。所以一直在观察你,寻找帮助你的方法。我发现,周二下午上语文课的时候,而且那天下午连着上了三节语文课,你举手很积极,脸上的笑容很灿烂,请问你是怎么做到上课时状态这么好的?”我好奇地问那个小伙子。
“何老师,那是因为我很快乐。”小伙子回答。
“何老师觉得你说话富有哲理,要为你鼓掌,那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呢?”我继续问他。
“那是因为何老师讲卷子的时候,那些题我在家都认真做了,我都会,我很快乐,所以我举手很积极。”小伙子回味着自己的快乐。
小伙子不止是在举手,更是在举起自己的自信。
“哦,为了让你在语文课上更快乐,何老师需要做些什么呢?”我们共同寻找目标。
“我希望何老师能够讲得再细致一些,再多做一些课堂笔记,我举手的时候,何老师多叫我起来发言,多在课堂上夸夸我……”这些都是小伙子内在的心理需求。
“哦,何老师尽量做到。你想快乐,何老师也想快乐呀,那你觉得你做些什么,可以让何老师在课堂上快乐起来,越讲越好。”我拉着小伙子的手问。
“呃……老师布置的作业要高质量地完成,上课积极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课间多找何老师聊天,多给何老师做一些温暖的事,说一些温暖的话……”孩子娓娓道来。
那刻,我觉得孩子真的是解决他自己问题的专家,我们只需要耐心地听,让他慢慢找到自己身上的宝藏。孩子自己说出来的,执行力才会更强。
把同样的方法迁移到数学学科上,让孩子与数学老师当面进行沟通,理解老师的用心,同时围绕“快乐”,说出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可以调动的资源是什么,当下的一小步一小步怎么走。
不在问题的原因里打转,直面问题的解决,一切都是为了快乐,自然就会越来越爱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