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期间一半时间在家,重新拿起书本学习,想重新敲击键盘开启写作。
读书比较容易,先从感兴趣书开看,读着读着,就进入状态了。
但因为垂直领域定位一时无法确定。
于是写作便一拖再拖。
想写育儿方面的,养育了两个孩子,大的聪明乖巧,小的古灵精怪,有一些养育经验想要分享给新手妈妈。
想写个人成长方面的,从没有线的大山里第一个通过上学走出大山,考到北京读大学,又奋斗到省级单位,有一些经验想要分享给寒门学子。
想写社会信用方面的,预测信用将会是未来企业和个人最靓丽的名片。
想写真实故事,身边充满了各种新奇的故事,比八点档电视剧还曲折离奇。
然而,到底写什么呢?
选择困难症做了拖延症的借口。
于是一拖再拖。
不知道写作路上的你,有没有同样的困惑呢?
实际上,我的每一个想法都只停留在想的阶层,没有动手实践,没有查阅相关的资料,当然也就没有行动后的反馈。
但是就在一个月前,我突然想明白了。
都没有实践过,光凭想象哪能知道自己到底哪一方面能做好呢?
我何不和读书一样,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先写起来。
实践出真知,写着写着,也许感觉就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也能逐步被挖掘出来。
不写,永远停在思的层面,就永远不知道写作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也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哪一方面能做好。
于是我从简书日更开始。
现在你也看到了,我的文章还不能成体系,也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位,当然阅读量也有限,粉丝还在个位数。
可是没有关系啊,我现在已经能轻松写出500字以上的文章了。相比刚开始100字都要凑字数,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而且,自从写文之后,我学会了思考。
比如我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不像以前那样一个字一个字读完就算完成了,我理解了课题分离,并在工作生活中加以应用。
以前工作中遇到问题都不汇报,想着反正汇报了领导也不解决,可是现在我明白,解决不解决是领导的课题,但是我汇报不汇报是我的课题,所以我会如实汇报。
不久后领导就说我善于发现问题。
以前给老公建议他不照做我就生气。现在明白,建议我可以提,但是执行与否老公有自己的选择,那是他的课题,于是就减少了生气。
写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锻炼逻辑思维。在写每一篇文章时,我总在思考怎样将话说明白,怎样安排各个段落之间的衔接,用并列式还是递进式还是时间线?
在文章结构的安排方面,要详略得当。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就是要抓住重点。
然后我发现,无论写作也好,生活也好,道理都是相通的。
行动起来,总归会有收获。
当然,我现在依然困惑,但是我已经行动起来了。
计划用半年的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几个领域都尝试一边,然后再进行垂直定位,总好过我一直不动。
这样想的时候,定位的困惑也就不再是困惑了,反而给了我更多尝试的理由。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一下子很难精准定位,建议你先写起来,再在写的过程中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