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以“思想性”或“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框架分析语文课程目标的问题
作者认为当前讨论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其实忽略了“知识”“技能”。因为语文课程“知识”“技能”这些我们现在称为“语文要素”的缺失,才会导致大家面对教材,会采取各自不同的取向。我们知道,同一篇课文,一千个老师教,可能会教出一千种花样。因为语文课程对“知识”“技能”方面这些“语文要素”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但是其他学科学习同一节内容,如“有理数加法”,老师教的内容是同样的,不过是组织的学习活动不同罢了。因为它们的课程目标是明确的。
2.语文学习活动其实附带了语文感情态度的熏陶感染。比如以什么方法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汉字,从字源分析开始,不仅掌握了汉字,还能培养孩子对汉字的情感。机械的写写教练,则容易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消极情绪。想想我们的语文活动,听说读写的内容,活动方式,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情感角度考虑,可能就可以减少很多的学困生。这方面的内容作者可能在后文会有专门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