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过了三十岁之后,就开始越来越多的向内探索自己。想要去问自己是谁,是父母的女儿,孩子的妈妈,丈夫的妻子,学生的老师等等很多角色。我们每天都在不同的场景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经常问自己,拿走这些社会的角色我们又是谁呢?
我们的一生,都是走在一条不断寻找自我、寻求自我实现的路上。
如何寻找人格面具下的那个自我,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很多人的工作、生活看似都不错,但内心就是不快乐,觉得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是那个被深埋在人格面具下的自我在发出召唤。有些人听见了召唤,并由此踏上了追寻自我的英雄之旅。那些忽略这些召唤的人,则只能继续过着并不属于自己的人生。
寻找“我是谁”,需要不断去清晰自己的想法、情绪、感受、需求等。此时,需要将注意力由外在转向内在。
别人怎么看我,此时变得不再重要,我怎么看我自己,才是更重要的。
我为什么这么看我?也就是: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这些想法带给我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在情绪感受背后,我有什么样的需求?顺着这些,一步一步去寻找那个被忽略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