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任何班级中都有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的存在又具有必然性和客观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案例:班上有名调皮捣蛋的学生叫李乐,整天不学无术,是班上出了名的“混世魔王”,打架斗殴事件经常在他身上发生,是让老师非常头疼的一名学生,学生们也都离他远远的,但是李乐非常聪明,平常教的只要听了他都会,典型的就是没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缺乏学习动力,作业也不完成,贪玩儿,等等,这就造就了李乐在老师们眼里成了问题学生。

一、主要表现为:

1. 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聪明、机灵,但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和逃课,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原因

1. 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由于父母在外工作和生活上无人约束,使他十分散漫、消极,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经常旷课”,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无所谓的心理。同时,使他对同学产生了排斥心理,对老师的正确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 解决问题对策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信,消除了抵触情绪,愿意接受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育效果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努力,成绩显著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尽力。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彻底改变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现在仍气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的能力较弱,对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但只要我们老师尊重学生,多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必然会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他会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的人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