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终于,终于彻底完结了。

从接受了任务,就不断的思索。今天一个想法,明天又一个想法,想法靠谱不靠谱不知道,反正都是不断冒出来。不到最后,就一直在细处想改。有的改了再复原,复原了再删掉。反反复复,毫不吝惜。现在,练得了一种“舍”的本事。解读到课堂的过程有点像蚕吃桑叶,只有先大量的“取”,才能适量的“舍”,吐出的才会是精品。博观约取,深入浅出,才是有效的路径。

不经历“熬”,就没有实质性的成长。好与不好,妥与不妥,只剩下了验证。而课堂,就是检验的场。

(二)课,结束了。有点累。我知道,只要自己累就会有缺陷,就会有不妥。

老师们,开始了评课。

旁观者清,这句哲理句,在课堂上很有说服力。有时,授课者一味想达到的目标,未必能达到。听课者,从第三者的角度,往往会有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于授课者而言,往往是不同的。当这二者交流的时候,就会有预设和效果的碰撞。

总体来说,有几点:

容量有点大,应该再精简缩取。一节课,四十分钟,只能解决重要的问题。

读得有些少,应该再加强指导。读中悟,说的轻巧,做起来,实在难。没有透彻的读,母爱的体会,就没有深入学生心。

赏析字词句,还是我在主导,学生没有充分的“动”起来,没有充分的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手也没有动起来,该画必须画,该记必须记。这既是语文习惯的养成,又是语文的重要基本功。

好的课,应该既能放的开,又能收的拢。既能让学生进入,又能让他们走出。

好课,至少有一个亮点。亮,来源于看不到的暗。还在黑暗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把我这五个学期的名次月考成绩绘成折线图,大起大落,触目惊心,但就过了5个学期? 真是无法想像,高考百日从昨天款...
    贱贱在简书阅读 3,325评论 2 2
  • 一日,一位女同事很认真地问我,如果我可以选择,愿意回到过去还是未来? 听完她的问题,脑子第一的反应就是想回到过去。...
    杨梅泡酒阅读 3,443评论 2 1
  • 今早见到儿是在餐厅,儿仍是守护着队旗,带着队友,排着整齐的队伍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没有和他打招呼,只是在一旁...
    大爱无疆杨青阅读 1,61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