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化名)是个小有所成的老板,在快递行业做的还不错。
2020年的疫情把电商直播推到了风口浪尖,看到商机让他心痒难耐,也想占下风口的便宜。
于是找到精通此行的朋友陈总。沟通两次后周宇感觉陈总的策划能力、行业经验堪称翘楚,于是事不宜迟,两周后,他们的公司开业了!
但好景不长,因为周宇的不懂行,逐渐发现自己总经理的岗位竟然无法对业务、策划、技术执行等各环节拥有话语权,公关有难题、业务拿不下、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逐渐凸显。
但他找不到好的办法调整优化,最终这一场站在风口充满激情的创业,以失败告终。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创业失败呢?
在《创业突围》这本书中,作者用一个篇幅详细解读了跟风创业的行为,告诉所有的创业者:
在选择不擅长甚至不懂的行业时,做为老板,最重要的是懂得“控局”。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方法,把握好尺度呢?
虽然创业维艰,但其实有些“坑”是可以避免的!
控局就是:做好业务的控制
业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空有技术和想法,没业务就是白搭。作为企业领导人如何有的放矢做好业务控制的环节呢?
做好业务控制主要有两个层面。
首先,保证业务能够发生。老板不能简单的认为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便高枕无忧,与客户的沟通、与一线销售人员的沟通都非常重要,随时掌握业务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要做到客户在哪、服务是否有竞争力、市场竞争形式、自家团队能力如何、业务收入是否有足够利润都心知肚明。
其次,要保证客户忠诚度归属于公司,而非任何个人。
蒋总的公司是做企业策划服务的,公司拿下业务的核心全赖策划总监的策划及沟通能力。在策划总监因个人原因离开时,虽非此总监有意挖走,但客户依然流失了。
这样的情况对企业的损害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如何做到企业品牌的打造,让客户信赖企业,至关重要。
控局就是:做好产品的品质控制
生产型企业需要做好产品品控。服务型企业没有实物产品,那么做好服务环节的各项品控就显得更加重要。
服务在人,不是流水线作业,这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细致的制度,来保证品质的持续且稳定输出。交付品质是一家公司从小到大都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有一家年销售额30亿元,占据中国大型客车空调80%市场的企业,年产车用空调100多万套,企业总裁花时间最多的方面就是“品质”。即便有1%不良率,也意味着有1万多套出现故障,这可是个可怕的数字!
所以总裁说:目标就是确保99.9%的良品率。为此,每周他都要亲自了解来料品质、生产过程一次通过率、生产设备良好率等各环节情况。也因此这家企业能做到市场持续稳定的增长。
因此,针对自家企业的特定情况,制定符合企业的品控制度,相当重要。
控局就是:做好经营过程的控制
经营过程的控制是什么?控制各种不需要的浪费,控制配合的效率,控制信息传达的通畅,控制管理层的不作为,控制重要的回款。
刘老板的制作公司只有3、4个人的时候年利润就能做到200万,可最近两年规模做大了,员工翻倍,新厂房面积翻倍,业务量也翻倍,但年利润不但没有翻倍,还有下滑的趋势。
他只觉得是回款不及时,导致问题的出现。但很明显并非那么简单。
很多企业往往都是做大规模、人多了利润就没了。归根结底都是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浪费导致。
比如:反复的开会讨论--同一个项目反复开会始终定不了案;
工作效率的浪费--员工倒是按时来了,可人在心在不在?工作不认真,返工情况是否很严重;
信息传达的歪曲--导致工作方向错误,甚至某项工作全部重来;
开口收款的困难--追的及怕得罪客户,不追钱迟迟收不回,资金流的损失比比皆是。
老板认为有管理层在,这些是他们该干的,但却又忽视了管理层是否称职且用心得问题。
对下属“完全信任”的老板,一定不是好老板;但事必躬亲,老板不但会累垮,企业或许也永远做不大。所以做好经营控制需要有企业自己的管理“仪表盘”。
通过“仪表盘”,老板可以随时掌握企业现金流、人员流动、服务生产过程、原材料价格、团队问题等。这样保持对企业的充分了解,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有个人曾告诉我一句话:
创业就是万中得一,九死一生!但更多揣怀梦想的人会觉得:走过就业千帆,创业才是梦想能够到达的彼岸!
在新时代创业创新的大环境下,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们纷纷投身创业大军。
创业的开始都是憧憬满满、激情澎湃的,但过热的激情会让我们忽略了很多重要的环节,看完书中真实的案例,就会发现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创始人缺乏警惕性,以至于在危机变大前未能及时干预。
创业并不害怕失败,但包容失败并不是放任失败。
期待更多的创始人们能看到此书,避免踩坑,能够更从容的成为优秀的企业家。